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嘀嘀快的已经深入人心,也确实改变了多人的打车生活。原来我们站在路边在寒风当中瑟瑟发抖,伸着手打不着车的情况现在有了极大的改观。如今大家出门前先用嘀嘀或快的软件叫车已经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叫完车鞋带还没系好,司机师傅已经到家门口了,再加上这两家还比着谁给司机、给乘客补贴得多,这一举两得的事情,真是赢得不少人心。
此前,快的打车曾将补贴提升至13元,而嘀嘀打车的补贴金额为每单12-20元之间。快的、嘀嘀的烧钱大战轮番进行了三轮,就在大家都暗暗等待两家的补贴继续发力时,最新的消息是,两家都悄悄地下调了补贴。“快的打车”宣布,从3月4号起,补贴由每单13元降到10元,且每天两单,司机补贴也将下调。
3号晚上,一封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致用户的公开信,被发送到了相关媒体记者的邮箱里,信中表示,快的打车不愿意由于打车大战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所以选择调整补贴方案,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耘表示。
叶耘:补贴活动给企业带来了知名度和用户订单的增长,符合企业的需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确实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对一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像老年人这个群体,对他们的出行造成一定影响,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也不希望的,在社会责任和竞争之间,我们还是选择以社会责任为第一位。
此外,快的方面还表示,从今天(5日)开始,将在北京试点“老年人免费打车”的公益活动,试点顺利后在全国其他城市推广。
叶耘:上午九点开始,我们的热线就开通了,首批投入的车辆是20辆,就是我们公司专门为这个活动准备的车辆,不是出租车,接送的范围是北京市五环以内,从上午九点开始接受预约,到下午六点,先试运营一个月。
面对竞争对手的高调转身,嘀嘀打车也基本上步调一致,同样在昨天把打车补贴进行了下调,把原先12-20元当中的12元下限,降到了与当地的起步价相等。嘀嘀打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补贴下降并非跟风,而是要引领行业回归理性。
工作人员:我们在凌晨的时候,开启了第四轮的微信支付活动,现在是在北上广深维持跟以前的策略不变,其余城市会有很小的微调,现在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引导软件回归理性,保持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月底,市场上就曾有消息传出,嘀嘀新投入的10亿元发放完之后,补贴将划上休止符。就在上周,马云在“来往”上发声,说自己的母亲不会用打车软件,在路边打不到车,因此希望“打车软件别再打了”。孝顺的马云这一表态在业内人士看来,他是为自己的退出找了一个最好的理由。打车软件的“烧钱补贴大战”应该很快结束,因为打车软件占领市场的使命已经完成。
业内人士的分析可是数据支持的,补贴前,“嘀嘀”和“快的”的用户都是2000万,现在两家用户数都翻番了。那些没有巨头撑腰的打车软件们,已被清洗出市场。而且,“嘀嘀、快的”背后的两大土豪——腾讯和阿里,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移动支付的用户和习惯。
虽然目前“嘀嘀”和“快的”两家公司的补贴优惠还在继续,也都还没明确表示“会结束烧钱补贴大战”。但是,快的公关部张道生的话里,已经流露出了“弦外之音”。
张道生:如果仅靠金钱烧起来的这个行业,他肯定是不可能长久发展下去的,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金钱的补贴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终极手段。我们的补贴也会长期化,但是补贴是不是直接通过金钱这种手段,我觉得是可以可能会有变通的。我们可能会通过更加多元多样的手段去把这些补贴给到大家。
而对于补贴下调,两家公司都给出了比较好听的理由,而行业观察者们的分析可就是一针见血了,在他们看来,打车大战的降温已经是必然趋势,电商分析师鲁振旺也进行了分析。
鲁振旺:最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双方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本身就是想利用打车大战来开通腾讯和阿里的手机钱包,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再打下去没有太大价值,整个的补贴现在到了最高潮的时候,一天不管是腾讯还是阿里都要补一千多万,大家都已经撑不住了。降温就成为一个趋势,补贴会回到一个非常合理的水平。
两家软件公司未来的营销策略会如何改变,目前还不得而知,还需拭目以待。相关的交通管理部门如何看待电召服务呢?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昨天在《做客中央台》节目中接受中国之声独家专访时表示,虽然他本人并没有使用过电召服务,但听身边的朋友做过详细的介绍,交通运输部支持并鼓励发展出租车行业的这项服务内容。
杨传堂:电召服务是国外发达国家出租车行业普遍采用的服务方式,现在大家喜欢用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是出租车电召服务的模式之一。通过手机召车,更加简便,效率也更高。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司机有时忙着抢单,影响了行车安全;高峰时有挑活儿、议价的情况,损害了乘客的利益等,这些问题媒体和公众也注意到了,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手机召车软件,我们总体上是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但对存在的问题要逐步调整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