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光大证券IPO项目造假起底 炒作与隐瞒并举

2014年02月24日 14:27    来源: 企业观察报    

  从2011年的全国六大投行之一,到2012年业务亏损、团队崩盘,再到2013年沦为IPO项目造假明星,光大证券投行业务整体性风险此起彼伏 

  本已渐渐淡去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上周重回舆论焦点,起因于事件主角、时任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对事件内幕的进一步披露和对证监会的状告。光大证券再度搅动了证券市场。

  而此时,光大证券投行部的日子同样难过。在IPO重启之际,其所保荐的项目却被证监会拦在门外,缘于去年证监会财务核查而引发的保荐危机仍在发酵。彼时,被抽查的30家企业中,光大证券所保荐的就占据了5单IPO项目,分别为北京中矿环保、东方证券、河南天丰节能、浙江洪波以及郑州光力,占比达到1/6。后因天丰节能项目被证监会立案查询,光大证券投行业务整体性风险此起彼伏。

  从2011年的全国六大投行之一,到2012年业务亏损、团队崩盘,再到2013年沦为IPO项目造假明星,这期间,光大证券投行部发生了什么?截至发稿前,光大证券方面未对本报提出的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炒作与隐瞒并举 

  挑战保荐底线 

  上市不成反破产,恒基光伏可谓光大证券IPO项目无底线包装的极端个案,其招数则为炒作与遮掩。

  恒基光伏早在2011年筹划上市,拟在创业板公开发行3441万股,募集资金8.4亿元投向3个项目,但其IPO并未因光大证券的保荐而瞒天过海,于2013年4月被证监会否决。离奇的是,终止IPO后仅两个月,恒基光伏竟宣告进入破产程序。

  其实,恒基光伏的问题早已暴露。国内某光伏企业人士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 彼时,恒基光伏负债总额高达6亿元,但该公司资产只有廉价土地厂房、设备和3亿元应收款,其中土地厂房设备估值约1.5亿元,这样算来该公司亏空为1.5亿元。这对于2009年才投产、实际生产规模只有100MW的恒基光伏来说,绝对是巨额亏空,不属于正常的经营性亏损。

  除了光大,几乎不会有券商愿意冒险接这样的IPO单子。一名广发证券投行部经理对本报记者说,当IPO企业业绩同比下滑超过50%或者出现亏损时,即意味着并不具有上市资质,对于保荐人光大证券和企业而言,则是在挑战风险底线和道德底线。“一些保荐人对于IPO项目缺乏甄别或故意对IPO企业过度包装,只管上市后收取巨额保荐费。而企业上市只管圈钱,上市以后业绩下滑就寻找各种理由开脱责任。”

  据光伏业人士分析,光大证券对恒基光伏的包装手法在于寻找炒作新点,即光伏的规划经济需求扩展融资。可事实是,中国光伏业整体上面临着严峻的产能过剩,恒基光伏破产的深层次原因正在于此。实际上,国内光伏公司许多都是为了IPO而IPO。

  据统计,2012年至今,除恒基光伏以外,IPO遇挫的光伏公司已超越10家,其间包括快可光伏、日地太阳能、天能科技、欧贝黎、江苏光辉太阳能等,IPO均被停止检查。

  另外,光大证券还帮助恒基光伏隐瞒着一个重要事实,即遮掩实际业绩。

  据知情人士透露,恒基光伏的产品质量为中上水准,其销售市场以欧美为主(约占到80%—90%)。为了上市,恒基光伏曾以较长的账期向欧美供货,以此做大业绩,但这笔应收账款最终拖垮了自己。而应收账款中实际有多少,亦成了“不解之谜”。

  包装造假幕后藏“枪手” 

  光大证券IPO项目连番造假,还缘于有关键人物——会计师事务所的里应外合。2013年年中,因隐匿会计凭证、银行对账单无法与之匹配而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天丰节能IPO造假案,亦把保荐人光大证券推上了审判台。

  据前述广发证券投行经理称,天丰节能IPO项目此前已经换了好几个保荐券商,很多券商并不愿意接这个单子,认为问题很大。但最终光大证券还是接了单。

  其实,促使光大证券接手天丰节能IPO项目的背后暗藏枪手。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某高级审计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PO项目尽职调查过程中,现场审计都需要把银行对账单和会计做账记录做对查,或直接向银行发函证确认银行账户的余额。银行对账单无法与之匹配,肯定是审计机构自身存在失职。天丰节能外挂账户或该笔账款是虚假的,极易被发现,问题出在审计机构没查该项内容,或是故意配合企业做账。由此,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浮出水面。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信息,细数光大证券参与保荐的IPO项目中,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的身影也频频出现。除天丰节能外,已被中止审查的大连大高阀门和已通过发审会的天津中材节能亦属于二者合作接单项目。而天津中材节能与天丰节能的保荐代表人中均有李瑞瑜,有观点认为,天津中材节能的真实情况或也有待现场核查。

  公开信息显示,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93年,已经进入了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前十名。而光大证券高层与利安达方面相熟、为赚取保荐费用有意帮助企业掩盖事实之嫌疑已不再是投行圈的秘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利安达内部经历着与光大证券相似的高层动荡。团队被合伙人肢解、核心团队纷纷出走,导致了其业务数量和质量皆大幅下滑。

  【新闻内存】 

  祸起熊国兵? 

  光大证券投行部2013年的一桩桩IPO项目造假事故,其祸根在2-3年前就已种下。一位接近光大证券投行部的市场人士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5月,原执掌投行业务的光大证券副总裁刘剑突然离职,来自风险管理部、并无前台业务经验的熊国兵走马上任,这成了光大证券投行部命运的分水岭。

  “关系过硬”的熊国兵空降而来意在“摘桃子”。据该人士称,投行的项目具有长周期性,特别是IPO项目的执行通常需要经历两到三年的时间储备,也就是说,目前各家投行申报到证监会的项目,一般至少都是在两年前开始接洽的。

  根据过往资料可知,2006年-2009年刘剑在任期间,光大证券投行部储备了大批项目,多家等待上报发行。2009年、2010年项目过会显著增加后,光大证券迎来了2011年投行业绩的辉煌。而2010年年中熊国兵的上任则“恰好”立竿见影地享受到了2006-2010年期间刘剑任上储备项目的集中发行的成果。

  但好景不长,熊国兵的上任使得投行骨干团队大批出走。原北京一部、并购融资部、资本市场部和国际融资部的总经理纷纷离职,最终投行总部总监沈奕也挂冠而去。

  随着2011年发行后在手项目基本告罄,骨干人员的大批流失使得项目储备后继乏力,账面出现严重的亏损和业绩压力。在此情况下,2011年后期到2012年,大批质量良莠不齐的项目开始出现在光大投行部IPO项目的名单上。

  熊国兵的用人更是雪上加霜。他起用创业板“亏损之王”——上市即亏损、年年巨亏的天龙光电保荐代表人朱永平任投行总部总经理、内核负责人;选用受证监会公开处罚的康达新材保荐代表人王苏华任投行质量控制部总经理。

  上述这些问题的累积和空前严格的监管风暴,使得光大证券在2013年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出身风控稽核的熊国兵,在其任上酿就了光大证券投行部历史上最为恶劣的内控事故。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