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打车软件“补贴”现后遗症 高峰期系统频“瘫痪”

2014年02月19日 07:37    来源: 北京日报    

  “嘀嘀打车又调补贴了!”一觉醒来,不少人早上收到的第一条手机推送信息便是如此。前日刚刚轮番发声的嘀嘀、快的两家打车软件,昨日又调整各自的补贴方案,嘀嘀将乘客每单补贴提高至12元起,而快的则遵循“比对手多1块”的口号,宣布乘客每单可获得13元补贴。不过,看着路边乘客在寒风中招手,越来越多的空车呼啸而过。打车软件让一些司机更便捷地“挑活儿”,打车软件补贴热的后遗症已现端倪。

  用户爆满嘀嘀打车频“瘫痪”

  “眼瞧着要迟到了,手机屏幕上还是一个劲儿‘等待中’。一咬牙,我只好掏了钱。”提到昨天早上使用“嘀嘀”的打车经历,在国贸上班的李女士还是一肚子气。令她无奈的是,下车时司机也是满脸不高兴。因为和她一样,司机同样没能从这单活里,收到原本该有的补贴。

  原来,昨天早上9时,出租车抵达公司楼底下后,李女士熟练地在嘀嘀打车的微信支付页面上,输入要支付的27元车费,点击确认后手机屏幕却怎么也没反应。反复刷新后,页面迟缓地显示为“网络参数繁忙”。原本想着是昨天的第一次打车,怎么也该减免10来块钱,可是赶时间,她只好付现金。

  昨天和李女士一样纠结“究竟是嘀嘀出了问题,还是自己手机信号不好”的用户不在少数。除了在支付环节卡壳外,无法实现定位,也让不少用户一肚子疑问。“定位了半个小时,我的位置还是在‘中国’,西单广场就那么难找吗?”网友“琳默默”说,这让她完全无法使用嘀嘀来打车。

  上午10时左右,不少出租车司机的嘀嘀客户端上收到这样一条提醒短信——“嘀嘀奖励升级,今早有人恶意攻击服务器。如果您遇到订单页面障碍,或者乘客支付不成功等问题,请耐心等待一下或者采用现金支付。”连续两单活卡在了支付页面,使用打车软件已有3个多月的郭晓刚师傅告诉记者,他干脆关掉了打车软件,“眼不见心不烦”。

  这场打车“瘫痪”,源自嘀嘀打车和微信在昨日一大早联手宣布的一条消息。

  “补贴20元还送‘飞机’”,在前一天宣布打车补贴力度重回每单10元,却遭遇快的“截击”的嘀嘀打车,昨天一早马不停蹄地宣布了新一轮补贴方案。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元至20元不等的补贴,每天3次。而所谓的“飞机”则指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微信游戏“打飞机”中的游戏装备,每周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车费10次以上的用户,将能收获1架“高端战机”。

  昨天下午,嘀嘀打车对此作出回应,瘫痪原因不再是“恶意攻击”。

  “嘀嘀新的优惠奖励政策吸引了很多用户,短期内大流量造成拥堵和服务器不稳定。”经过嘀嘀打车技术团队的紧急修复,这个问题目前已解决。

  不过,昨天傍晚交通晚高峰时期,不少用户再次反映包括嘀嘀、快的在内,打车软件再次出现网络瘫痪。“连续发了11遍语音都没有反应,压根儿显示不了周围有多少车。”市民储女士无奈地说,她带着孩子在西直门内大街路边足足等了半个小时。

  “精明”乘客发明另类打车法

  短短一个来月,嘀嘀、快的这两家公司前后经历了4轮较量。从原先事隔数月的调整补贴方案,到如今的“一日一变”,两家打车软件已开始了一场“近身肉搏”。

  1月10日,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发起了乘客打车立减10元,司机补贴10元的活动,其对手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随即跟进,随后宣布乘客补贴10元、司机补贴15元的奖励;2月10日,嘀嘀打车第二轮营销将每单10元降至5元,快的打车则表示维持原有每单10元奖励不变;一个星期后的2月17日,嘀嘀回归原有补贴力度,快的宣布“比对手多1块”。

  在嘀嘀调整为“12元起”的补贴方案后几个小时,采取“盯梢战术”的快的在昨天下午发布新补贴方案,“从下午15时起,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2次”。使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累计满5次还可获得一张淘宝天猫平台的退货保障卡。

  与此同时,使用了一个多月打车软件的乘客,变得愈发“精明”。

  “最近都不打算开车了。”家住甘家口小区的胡先生说,以往家人、朋友选择在外面聚会,他总会头疼找不到停车位,而城区商场地下车库停车费少说也得每小时6元,“现在如果选在家、公司附近的商场,打个车过去本来也只用10多块钱,再刨去10块钱的补贴,我要出的只是零头。这还没算省掉了一笔停车费。”

  “一车二用”也让不少乘客和司机尝到了甜头。“先用一个打车软件叫车,上车后用另一个软件再叫一次活,都是我接单,这样就能补贴两次了。”一位王姓出租车司机熟稔地说,这在春节前尤其盛行。

  不过,嘀嘀打车近日表示,将对此类作弊行为采取“封号”惩罚。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说,乘客已坐上车后叫车、司机应答被视为现场叫车;乘客在叫车时明确说出司机的姓名、出租车公司或车牌号信息,然后该指定性信息的司机应答则被视为指定叫车,这两种都属于作弊行为。尽管并未公布数字,嘀嘀打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经我们发现进行的返单率挺高。”

  而一种看上去并不违规的“分段打车”的另类打车法,更在不少乘客间广为流传。

  “原本我要从百万庄小区打的到国家会议中心,怎么也得快50块钱,扣除补贴,也还得花快40块钱。今儿我只花了4块钱!”在一家会展公司工作的李慧敏透露,她特意把一趟路拆成了3段,前后用打车软件叫了3趟车,这样一来每打一次车就能获取金额不等的一次补贴。再加上在微信朋友圈里上传了一张使用嘀嘀的产品截图,她的微信账户里还多了一张10元手机充值卡。

  补贴结束或现“路边打车难”

  “为啥突然没法支付了?”“嘀嘀说服务器出问题了!”“马云和马化腾该不会打起来了吧!”……昨天早上,出租车司机郭晓刚师傅的微信群里格外热闹。自从身边的司机朋友陆陆续续使用打车软件,郭师傅他们一商量干脆成立了一个20来人的微信群,平日里互相通报各家打车软件的补贴内容。

  “嘀嘀10单,快的10单。”对郭师傅来说,每天光这20单的打车补贴就能给他带来接近200元收入。而去趟远郊区县回程时用打车软件拉上一单,更能让他减少空载率。“我两个手机,只要在车上都开着软件,每天少说也有三五十单。”

  一些有了打车软件的司机,开始“挑活儿”。

  “您走不?”“已经有活儿了。”家住崇文门附近的小童前两天询问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时,司机扬起手机这样回答。细问之下,司机告诉她,接下手机预订这单活,他能有10元钱补贴到账。

  “高峰期时有些特别难打车的地方,除了补贴,恐怕乘客还得加价。”一位邹姓司机坦言,前一阵子嘀嘀降成5元补贴时,他身边不少朋友就更愿意接快的打车的单。“现在大家都能在手机上看到距离叫车人附近都有多少车,逢早晚高峰车又少时,有些车都是乘客加价了才有反应。”

  “越来越多的空车从我眼前呼啸而去。”近期在路边拦车频频失败,网友“溦然秋风”无奈地在微博上说道。

  正如嘀嘀打车CEO程维所说,“嘀嘀的竞争对手是路边叫车”。这么一番疯狂补贴,更多司机直奔手机打车所能带来的补贴,却增加了以往乘客所习惯的路边打车难度。

  当1月份嘀嘀、快的初燃战火时,便有媒体报道称,官方电话召车平台就已受到冲击。在一些司机看来,同时使用着两三部手机、却基本忽略电召平台上的消息成了常态。在业内人士看来,补贴结束后,司机对车费的心理价位是否攀高存在风险。如若遇到交通高峰或是不易打车地段,这部分钱自然就需要消费者买单。

  不容忽视的是,在以年轻人居多的时尚手机打车族之外,老年人更习惯路边打车或是使用电话召车等传统方式。“拆了东墙补西墙”,这并不是真正在为用户服务。

  记者手记

  打广告不如给实惠

  互联网口碑营销技高一筹

  嘀嘀、快的并非是这场烧钱竞赛的真正主角,这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两家仍处在公司创业阶段,打车软件背后,腾讯和阿里巴巴正是这场大型“补贴秀”的金主。

  先后砸下数亿元人民币,微信和嘀嘀的最新一轮营销更是宣称投入金额达10亿元,互联网大佬当真是“土豪”吗?

  其实不然。借助于用户实实在在的叫车行为,无论是腾讯、阿里巴巴,抑或是嘀嘀、快的,都在使用不同于传统广告方式的互联网口碑营销,“事半功倍”地达到了对打车软件、移动支付方式的有效推广。

  “前一阵子还在地铁站里时不时看到嘀嘀的大幅广告,怎么最近没影儿了?”市民余先生有些奇怪。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通过视频、图像,传统媒体广告更多是向用户推销概念。作为一种单向的传播过程,公司需要支出的广告费用同样不菲。

  产品免费、服务收费,这是互联网公司的惯常思维。用补贴来换取圈地盘、招揽用户之后,互联网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抓取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通过个性化服务来收费。“这次的补贴热正是互联口碑营销的一个典型个案。”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说道。在这一过程中,微信利用自己的社交优势,更是可以通过朋友圈途径,让每一个用户成为主动宣传者。

  不止如此,通过和打车软件绑定,腾讯、阿里巴巴更在这一过程中,换来了一个个微信支付用户、支付宝用户数量的实在增长。这对正争夺移动互联入口的两家公司而言无疑如虎添翼。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