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小券商招兵买马 投行内核岗位热门

2014年02月19日 06: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李 文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首创证券、华创证券等中小券商今年以来先后发出投行部门招聘信息;相比以往,投行内核岗的招聘有所松动

  IPO重启,2000多保代不仅可以“重出江湖”,被冻结的项目奖金也有望兑现。不过,由于去年IPO停发,曾经沉甸甸的年终奖也被迫缩水。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券商正广发“江湖召集令”,寻觅投行人才,猎头们也纷纷伺机而动。不过,总体来看,不论是包括保代在内的投行人,还是投行团队,对于跳槽的态度都是相当谨慎的。

  中小券商“招兵买马”

  多项目券商“无动于衷”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安信证券、东海证券、金元证券、华林证券、中信建投、兴业证券、东北证券、首创证券、华创证券、西部证券等在今年以来先后发出招聘投行部门人才的信息。

  从招聘数量上看,招聘人数一般在1-3人左右,事实上,招聘人数为3人的已经很少,基本都是1-2人。就记者目前搜集的信息来看,东北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深圳业务部招聘的人数最多,招聘信息显示,“东北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深圳业务部招聘项目承揽承做人员十名”。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证券的招聘信息在今年以来反复出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公司薪酬体系不具有竞争性,难招到合适的人。

  不过,从记者收集的信息来看,国信证券、招商证券、齐鲁证券、 平安证券这样的手握众多IPO排队项目的券商,在投行人才招聘方面的消息很少。目前正在进行投行人才招聘的券商,手上的排队IPO项目并不算多,比如首创证券有1单排队项目、金元证券有7单(其中2单终止审查)、华创证券有2单。事实上,这些券商投行部门的保荐代表人不算多,比如华创证券有保代14人,首创证券有保代9人。如今招兵买马,也许是为了扩充投行实力。

  投行内核岗位松动

  并购业务人才吃香

  投行部门虽然在广发“江湖召集令”,但是招聘的人才并非集中在保荐代表人。就记者目前收集的信息来看,仅有少数公司明确提出招聘保荐代表人,比如,安信证券中小企业融资部在招聘保荐代表人。

  有不少券商的投行部门在召集新三板人才,比如海通证券,正在招聘新三板业务投行项目法律人员、山西证券也在招聘新三板承销业务人员。

  对于一些IPO排队项目并不多的券商来说,熟练工十分抢手。华创证券就在招聘信息中明确表示“投资银行总部招聘投行熟手”。需要应试者需要有五年以上投资银行业务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一个以上IPO或再融资项目,保荐代表人优先。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发出的招聘信息显示“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北京业务组招聘,目前业务组有较好的项目储备,包括北京地区大型IPO项目、再融资项目等,需要补充现场执行人员。”

  今年以来投行人才招聘最明显的特征是,投行内核岗的招聘也有所松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前投行内核岗很少对外招聘,内部调动较多。但现在也有投行招聘内核了,开价和准保代差不多,年薪50万左右。要求有投行内核的工作经验。

  记者从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猎头那里了解到,对于内核岗位的招聘需求确实在增加。实际上,除了投行部门之外,资管部门在风控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很大。

  事实上,去年IPO停发,不少券商投行部门在并购方面都有所作为,并购重组也对券商业绩作出了一定贡献。虽然目前IPO已经开闸,但是券商对于这项业务的重视程度并未减弱。上述合资券商投行部门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公司的业务结构会发生一些调整,在并购方面会多投入力量。目前公司也在招人,会多考虑在并购方面有经验的人才。”

  保代年终奖缩水

  跳槽态度谨慎

  去年,记者曾经采访过几位保代,他们当时并没有跳槽的心思,因为IPO没开,到哪里都一样。今年,IPO重启之后,猎头们也开始了“挖掘”行动,但是保代们,乃至整个投行团队对于跳槽的态度都是很谨慎的。

  某猎头对记者表示:“相比个人,我们的目标主要放在保代团队负责人上。”记者了解到,现在猎头们基本上都是采取这种模式,有时候,挖到一个保代负责人,一个投行团队也就“连根拔起”了。不过,对保代团队来说,手上是否有已经谈好的项目是影响他们跳槽的关键因素。

  而每年的这个时间,恰好是保代年终奖的发放时间。以往,都有不少保代拿完年终奖跳槽的事例。

  “目前年终奖还没有发放,去年IPO没开,肯定不乐观。”一位合资券商保代对记者表示。然而“不乐观”至少说明这份收入还存在。对于一些准保或者是投行普通员工来说,这部分收入可能会直接泡汤。记者了解到的一位上市公司投行部门的员工,税后一年不到10万,由于IPO停发,他连续两年没有拿过年终奖。

  上述保代对记者透露:“我们公司的准保代没有特殊待遇,和普通员工一样。而且对于混饭吃的保代,要开掉。”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