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银行业创新日新月异,收费看似“有据”,但人们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时常感觉吃了“哑巴亏”。日前,国家发改委、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收费新规,为银行服务收费戴上了“紧箍咒”,消费者盼望不再花钱买气受。
收费乱象多客户吃“哑巴亏”
近日,北京市民刘女士在宣武门附近的建行网点存款吃了“哑巴亏”,存进去10万元钱,隔天取出来就变成了99990元。“利息没挣到,还倒贴了10元银行卡年费。销卡扣年费,不销还可能收小额账户管理费,银行横竖都赚钱。”
像刘女士一样,曾在银行花钱买气受的人不在少数。“嫌贫爱富”的小额账户管理费、“悄然扣费”的短信通知费、“失败钱照收”的转账手续费……这些钱银行貌似收得“有理有据”,但客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却在消费中遭到挑战。
“银行收费要做到物有所值,而这却是我国银行业的不足之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银行想靠提高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来增加收入不可取,价格的制定者需充分尊重民意。
面对银行收费乱象,服务收费新规作出了回应,对银行服务价格行为进行系统性规范,并免除、降低了部分收费。刘女士的“哑巴亏”,今年8月将不复存在。因为此次新规要求银行对未享受免收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和年费的客户,应根据客户申请提供一个免收费用的账户(不含信用卡、贵宾账户)。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一味地要求银行免费或者以优惠价格提供所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不现实的。”郭田勇说,“但对于一些与广大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的基础性银行服务项目,可以由国家来进行价格管理,确保其在公众和银行均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收费巧立名目企业敢怒不敢言
如果说个人客户被银行收取的是小钱的话,那么小微企业被银行乱收费拿走的就是巨款了。
监管部门披露,去年,招商银行深圳华侨城支行在向一家工程公司发放贷款时,向企业收取了三笔财务顾问费共270万元;中信银行向某公司明确要求每年按贷款余额3%收取并购顾问费,实际共收取1500万元。
尽管有关监管部门严格强调不准以贷收费,不准浮利收费,但很多“等米下锅”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还是绕不过银行五花八门的收费,常年财务顾问费、专项财务顾问费、项目顾问费、理财顾问费,名目繁多。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开展银行收费专项检查,发现并查处多起银行违规行为。其中,工商银行某分行向一家建材批发企业提供的常年财务顾问业务中,包括“递送2012年四季度电影放映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近年来,银行为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加大了对中间业务的考核要求和奖励,使得银行对中间业务利益趋之若鹜。“要改变此现象,需要银行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
“三管齐下”治理监管收费乱象
记者注意到,此次新规细化了对银行服务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对突破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规定,未按规定程序制定和调整市场调节价,银行分支机构擅自定价,未按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内部管理不合规等行为,都明确了相关处理的法律依据。
专家表示,当价格透明合理成为银行业收费的普遍准则,同时监督和处罚都有着落时,消费者才会理性平和地消费。“此次新规鼓励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只有内部监督、监管者监督和公众监督三管齐下,才能使银行服务收费行为更加公开透明。”郭田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