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谭浩俊:1.32万亿新增贷款去哪儿了

2014年02月17日 07:29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8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33万亿元和39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同比多增2469亿元,创下近4年来新高。

  近年来,每当出现这样的现象,相关专家就认为,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增加、意愿加强了,经济也开始回暖了。但是,实际结果,并不像专家所说的那样。原因就在于,资金的去向出现了问题,这些新增的信贷资金,并没有真正流到实体经济。

  事实也是如此,1月份的信贷资金虽然增速很快、势头很猛。但是,实体企业仍然处于十分艰难的融资状态,绝大多数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不仅如此,流动性紧张问题也在银行和实体企业之间同时存在。

  我们并不否认,1月份是习惯性的信贷井喷。前提是,要喷对方向、喷准目标。否则就是祸害。据相关机构推测,去年的新增贷款,七成左右都进入了开发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的腰包。这就难怪,为什么M2已经达到110万亿了,可还会出现流动性紧张和实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市场会不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除了数量之外,结构也很重要。110万亿的M2,竟然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绝大多数实体企业都因为资金问题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很难用常理解释清楚的事。想来想去,也许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资金的流动性太差了,许多资金都出现沉淀现象,没有效率,没有效果。而流动性太差的原因,也不是企业不想流动,而是投资的项目本身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流动。

  如果这些资金能够流到实体企业,就算市场不太景气,消费不太旺盛,也不至于出现严重的资金沉淀现象。更重要的,一旦实体企业生产正常,居民就业充分,收入稳定,也会带动市场的恢复、消费的反弹,并与生产形成良性循环,使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得到改善,从而带动经济的复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0%以上的通货膨胀率,为什么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就是因为生产稳定、市场繁荣、就业充分、居民收入有保障。

  问题就在于,近几年的信贷资金,并没有能够有效投入到实体经济,投入到能够有效流动并产生新的流动性的企业,而是大规模地流入到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基础设施项目上去,加上巨额的外汇占款,流动性自然会出现重大问题。

  流动性太差,已成为我国当前货币运行最大的问题。有专家预言,中国金融要么不出问题,要出问题必然是在流动性方面。美国也投放了大量货币,但是,美国不会再出现严重的金融问题。一方面,他们投放的货币被世界各国消化了。而中国超发的货币,不仅只能依靠自身消化,还要看美元的脸色。一旦美国经济全面复苏,并出现美元升值的现象,中国将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所以,当1月份的信贷资金再次出现井喷的时候,切不要自欺欺人,盲目认为是实体经济需求旺盛,是实体企业复苏的迹象。相关专家应当多到企业走一走,到基层看一看,到银行实地调查调查,这些所谓的创新高资金,到底都流向了哪里,流到了哪些领域。必须注意,如果按照这些专家近年来的种种分析和判断,实体经济早就不应该有任何融资难问题,而应当出现资金过剩了。为什么实体企业仍然严重受制于资金,受制于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不就是因为井喷以后的资金没有流到实体企业,而是在房地产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间打转吗?

  所以,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能不能取得成效,经济增长方式能不能转变,关键要看银行的经营思维能不能转变和转型。否则,难度很大。而加快金融改革步伐,让更多的民营银行进入这个市场,以竞争的方式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则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径。◎谭浩俊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