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已拥有近60年历史的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走向终结的一个破局标志。作为一个主要的体制性障碍堡垒,它的破除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
中国农历春节假期结束首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会议指出,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家们说,这是中国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可以预见,今后中国还将陆续在一系列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统一的“国民待遇”,进而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它曾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这种二元结构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农村居民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收入等诸多领域享有的基本公共资源和服务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
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种种不同等待遇越来越阻碍城乡人口和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组合,阻碍着中国向高收入国家的迈进。
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为最终形成更加公平的全体国民基本保障制度奠定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意味着新时期的中国城乡经济社会改革大幕正式拉开。”
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国将推动一系列有关城乡统筹和统一的战略目标任务。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一城乡居民“国民待遇”,既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也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
“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重要破局标志,中国正在加快行动。”他说。
就在国务院决定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后不久,国务院医改办宣布,大病保险试点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城乡全覆盖。
在试点“土地流转信托”的安徽省宿州市,农民可以将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定期获得信托收益。
涌桥区朱庙村村民沈加亮把家里十五亩地流转给了一家现代农业投资公司。
“一亩地一年的流转费是一千斤小麦,折成现金一千多元。加上我们夫妻俩到城里打工。如今,我家一年收入少说也有五、六万元。”沈加亮说。
35年前率先打破“大锅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安徽省还先行先试,明确提出将坚持自愿、有偿原则,探索建立符合农民合理需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阮文彪说,安徽省的做法就是为全国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行探索。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日前说,今后的义务教育改革要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制。
教育部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已报国务院同意,将于近期印发。其主要目标是,将用3到5年的时间,使这些地区的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标准,满足基本办学条件。
“2013年开始国家已对在连片困难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实行了工资倾斜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给与生活补助。”他说。
中国还正在全面落实新选举法中有关“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规定。
党国英指出,这将极大地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尊重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把基层好的做法尽快带“上来”。
关于城乡户籍改革问题,党国英表示,既然城乡居民在内涵上统一了“国民待遇”,那么户籍制这个外在表现最终也将仅仅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登记符号了。
不过,分析人士也表示,彻底终结城乡二元结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依然需要一段时间。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都是今后需要有序突破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