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中全会公报八大看点 全面深化改革成关键词

2013年11月13日 07: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为期4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12日下午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发布全会公报。本报记者就公报涉及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一系列经济金融领域重大改革内容,第一时间采访权威专家及市场专业人士,为广大读者做出及时深刻的解读。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要制度先行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说,市场化的金融资源供求机制要改革,这要从两方面进行:其一是供求形成市场价格,其二是要更多地引进市场主体

  ■本报记者 朱宝琛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虽然只有八个字:“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该如何完善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方面。

  对此,中路股份董秘袁志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资本市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对制度方面的完善,“要做到拾遗补缺,尽可能的完善。”

  他以新股发行为例进行了说明:目前A股已经停发新股一年多了,而新一轮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从开始征求意见到目前,也有四个多月时间了,却迟迟不见正式稿出来,这说明在制度方面还是存在缺陷,需要进行修改。

  “如何约束新上市公司离奇的发行价格,如何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保障股价的相对稳定,这些都是需要完善的。”袁志坚表示。

  他认为,像《证券法》、《公司法》等每三年就应该进行一次修改,而一些证监会出台的规章制度,每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修改、完善。

  “关于金融市场体系改革和推进,在‘十二五规划’方案中就已经非常明确了,虽然公报里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是从这项工作的推进来看,任务还是非常繁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首先,从市场发展来看,市场化的金融资源供求机制要改革,这要从两方面进行:其一是供求形成市场价格。现在所有的由政府来决定的价格都要进行改革,如现在正在推进的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还要继续推进。其二是要更多地引进市场主体,引进市场竞争。目前各个市场是分割的,不能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的市场,没有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要推进,要打破隔阂,让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其次,制度建设方面要推进,如对风险的防控要强化。

  赵锡军指出,市场化竞争加剧,价格成为竞争工具,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如果是普通的企业被淘汰可能对整个行业来讲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是金融市场上出现企业被淘汰,可能会引起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对市场形成很大影响。

  “因此,如何建立风险控制体系,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赵锡军表示。

  国企股权多元化将成未来趋势

  下一步国企改革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二是每个国有企业要以效率和竞争力确立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本报记者 刘丽靓

  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国有资本以及国企领域的改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此次公报中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专家认为,混合所有制可能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模式和目标。这为非公经济参股国有经济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表示,大力发展混合经济,继续推动部分国有资产证券化应是当前国企改革的关键。近些年来,股份制改造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但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单一的局面远未打破。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行混合经济模式,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使国有企业焕发新的活力。现阶段,除央企外,考虑将其余国企的总公司或者其控股公司实现混合股权多元化,大力吸收民资或者外资入股。从长远来看,集团层面的股权也可以吸纳社会资本的进入,国外的经验证明,这并不会损害国家对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最终控制权。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认为,公报强调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变,并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里可能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需要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企业层面上,是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在一个企业里各种不同产权主体并存,这些在以前都有相关的提法。而公报中“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提法与以前相比可以说更进了一步。

  许保利指出,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如何多元化,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非上市国有企业里面假设有非国有产权进入但却不能控股,怎样体现它的权益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即使有民营资本的进入,也不只是比例的问题,而是进入之后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比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给民营资本更多的发展空间等等。

  他认为,对于下一步国企改革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主要是建设好董事会,二是每个国有企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要以效率和竞争力确立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新局面

  期待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做出具体部署

  ■本报记者 左永刚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强调“公平”与“持续”,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现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局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就是要使第一次、第二次分配合理有序。其中,第一次分配逐渐提高劳动报酬,但要考虑企业的成本,经过科学论证找到提高劳动报酬与降低企业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夯实社会保障以及税费基础,进而完善第二次分配,如提高社会福利分配比例等。

  杨燕绥认为,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设,但过于“碎片化”,因此存在很多障碍。全会公报多处提到“城乡一体化”,并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这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非常关键,只有在明确加快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能按照 “覆盖全国 城乡整合”的格局发展,并且进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在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一卡通,实现一卡通全国覆盖,方便转移存续,加强、提高社会保障卡和账户管理,逐渐淡化户籍制度,这是一个趋势。

  最后,杨燕绥表示,期待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做出具体部署,而这一切与城乡一体化以及税费改革、科学预算等具体安排相互关联。

  对外开放总框架清晰

  上海自贸区成新一轮改革开端模式

  我国前30年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发生变化,中国需要以更高标准的开放、改革和发展才能在未来实现中国梦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

  打破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

  专家称,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有助于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一体化,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本报记者 丁 鑫

  “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对于城镇化是层次更高、更具全局部署的。而城镇化发展要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一体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更全面、更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将是一种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传统城镇化发展主要靠重工业单边发展来推进城镇化,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要破除二元结构,这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鲜明方向。”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董登新称,城乡一体化对于城镇化的发展是通过全局统筹、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他认为,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城市的发展会受到限制,而农村周边将会形成更多卫星城市,并以此作为城乡间的纽带,通过新型城市化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董登新强调,城镇化主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城市化及农业人口非农化,所以城镇化应是人口城镇化,而不是单纯的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产业升级,这样的城镇化发展才会更加坚实。

  财税体制改革大思路: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社会公平

  公报将税收制度、预算制度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制度体系的改善与成型,以及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结合起来,对深化财税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报记者 徐 科

  财政改革无疑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揽子改革中的破题之要。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句话是历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如此表述,此举将财政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白景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此番表述也表明财政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更是涉及到了政府职能和社会治理,起到全面协同作用。

  “总体上看,虽然细节不多,但公报为下一阶段中国的财税改革确定了新的基调和战略目标。”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表示,特别公报将公共财政的三大制度——税收制度、预算制度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制度体系的改善与成型,以及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结合起来,对深化财税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未来财税改革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专家预计,一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可以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入到环保、医疗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面,对粗放型重化工业将通过开征资源税来抑制其粗放式扩张,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二是在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的过程中,财政收入增速跟随下滑的情况下,事权上收、财权下放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对我国过去30年的对外开放经验进行了总结,认识到过去30年我国充分利用开放,进行了相关领域的改革,使得经济获得了良性的发展,实现了效益的提高、产业的升级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

  对于如何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上海为首的一系列特殊区域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张燕生说,中国是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赢家,同时,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变局的槛上。因此,很大程度上,我国前30年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中国需要以更高标准的开放、改革和发展才能在未来实现中国梦。

  “上海自由贸易区就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端的模式。”张燕生指出,由于未来不确定性较大,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改革会发生什么,因此,自贸区建设需要在不断改革中去探索,通过不断的实践去走出一条新路出来,因此,最大的风险在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实践去开辟和探索。

  住宅市场化将成主流

  专家指出三中全会后增加土地供应、推进土地流转是大趋势

  ■本报见习记者 乔誌东

  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国内外翘首以盼,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业内专家,就三中全会有关房地产方面的内容加以解读。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分析,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从中可以看出,强化市场机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方针与原则。在此背景下,住宅市场化将是主流,住房保障只是支流,限购限价等必将淡化或退出。

  另外,据杨红旭分析,十七届三中会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本届全会将“逐步”二字去掉,对于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进一步推进值得期待。“该政策涉及巨大的利益分割,涉及地方土地财政及农民权益,倘若政策落地将深刻影响楼市,关键要看后续的推进力度与节奏。”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本次三中全会虽然没有具体提及房地产行业,但方向是扭转以往房地产业的“痼疾”。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等表述可以看出,农民将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而增加土地供应、实现土地流转是大趋势,房地产“非利好”时期将要来临。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属首次提出,但改革须从易到难,过程较长。”杨红旭指出,改革方向是从当前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宅基地发证,到作为财产的可转售、抵押,最终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

  “从三中全会闭幕到明年‘两会’期间的窗口期,国务院常委会应该会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对三中全会的精神加以落地,到时候针对房地产市场改革的细则应会出台。”张大伟说。

  保护生态出纲领性提法

  为部委推出细则指明方向

  通过政府主导,厘清生态环境污染责任,利用财税和价格杠杆进行调控、治理,进一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本报记者 夏 青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对此,曾多次参与资源价格改革方案起草工作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将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会议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纲领性提法,接下来应密切关注各部委出台的细则将如何理解和执行。

  林伯强同时指出,此次会议中强调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府主导,厘清生态环境污染责任,利用财税和价格杠杆进行调控、治理。由此来看,进一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需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代际补偿机制,建立一整套能够反映资源勘探开发、生态补偿、枯竭后退出等完全成本的制度体系,并将这些成本反映到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中。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将资源性产品的税费改革作为重点,加大对浪费资源行为的惩罚性税收政策,综合运用税收、财政、金融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调整。

  林伯强表示,资源价改将是资源价格逐渐市场化的过程,考虑到涨价因素影响,可能分几个步骤来完成。最终目的是形成自由竞争中的资源价格,既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也体现资源稀缺性。(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