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春节电影票房创多项纪录 影院借团购方式“偷票房”

2014年02月07日 07: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陈妍妍

 

  “今年春节档不是一般的火热,大年初一就创造了2.25亿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超过了去年春节档情人节当天2亿元的纪录,而大年初二票房也超过2亿元,这也属首例。”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群飞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透露。

  春节档票房屡破纪录

  “往年都是贺岁档比较火爆,春节档相对较弱。今年情况相反,但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必然的。因为12月份没有必要成为看电影的高峰期,而春节期间大家有时间去看电影。以前贺岁档之所以火,主要是因为有公款消费。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后,这些有所缩减。”黄群飞向《证券日报》记者直言。

  实际上,记者获悉,就单部影片票房来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各领风骚,称雄春节档。据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上映当天赢得1.22亿元票房,3天后累计票房已突破3.02亿元,成为最快破3亿元票房大关的电影。而《爸爸去哪儿》则以首日9200万元的成绩刷新了《私人订制》创下的华语2D电影单日8000万元票房的最高纪录,3天累计票房达2.51亿元。大年初四继续以超过33%的全国排片比例占据第一。

  黄群飞认为,看电影一个要有钱,一个要有闲,假期老百姓有多种消费选择,但中国电影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培育,有些家庭也养成了节假日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而春节是全家去电影院的最好时机,再加上这两部片子都非常应景,适合全家一起去电影院观赏。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预测,今年全国电影票房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有望突破240亿元。

  然而,在票房纪录多次被刷新的现象下,这种票房纪录是否靠谱?

  去年票房被“偷”20多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在这一火爆票房纪录的背后,却有“偷”票房的现象存在。那么,到底有多少票房被偷掉?

  “前两天用美团券买了一张《西游记之大闹天宫》3D版的电影票,花了67.5元,但电影票上写的票价却是60元。”家住北京昌平区的戴先生向记者抱怨自己口袋里掏出去的银子瞬间蒸发了7.5元。

  看电影,先团购,几乎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必选动作。一张市场价100元的3D电影票,团购价能打对折,动一动手指,何乐而不为呢。从上述票价对比来看,戴先生即便多花了7.5元,也已经比原价100元划算了不少。

  尽管已经省了不少钱,但是戴先生用67.5元买的电影票,票面上的标价却是60元,这7.5元去向何处呢?

  根据戴先生提供的信息,记者致电星美国际影城售票处客服人员,其表示:“我们这边是按照团购券张数来兑换的,3D电影是3张美团券换一张电影票,团购网站可能会收取一定服务费,但具体价钱我们不是很清楚。”

  随后,记者又致电美团网相关负责人,该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与各个电影院的合作方式不一样,但收取的佣金一般都低于10%。”也就是说,按照60元的实际票价来算,团购网站收取不高于6元的提成,那么另外1.5元又是什么费用呢?上述人士透露,有可能是影院付给第三方的服务费用,即团购网站进入影院取票系统的服务商收取的费用。

  在某业内人士看来,团购网站与影院合作卖电影票,对影院而言相当于一种营销手段,这部分费用不应该由观众来埋单,更不应该“私扣”。

  按规定,影院取得的票房收入是要“秋后算账”的,会按一定比例分给片方,影院上报的票房越少,分给片方的票房也就越少。

  “按理说,票根相当于看电影的收据,观众付了多少钱,票价就应该是多少,影院这种‘私扣’方式,为偷票房提供可能。”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消费者通过团购看电影,已经不算新鲜。上述美团网负责人士告诉记者,2013年美团网电影票业务的交易额是13亿元左右,影院卖出的电影票10张中有1张出自美团网。而在众多销售电影票的团购网站中,美团网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假定每张团购的电影票都“私扣”7.5元,影院“偷票房”的空间可想而知。

  1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其中表示对偷票房的现象要严加整治。业内人士表示,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现象的普遍存在,每年计算机售票系统统计的全国电影票房比市场真实数据“缩水”10%左右。这意味着,以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217.69亿元计算,被“偷”走的票房达20多亿元。

  不过,传统偷漏瞒报票房的手段一般是手写票、搭售、改系统等。与团购网站合作“偷票房”的方式,还没有列入监管范围。“未来电影行业协会会研究一些细则出来,对最低票价、最高票价都会有所规定。”黄群飞告诉记者,“假设普通电影票价是80元∕张,最低票价25元∕张,团购价40元∕张,电影院如果按最低票价上报,对院线和片方都是一种损失。”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