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为打车烧钱的背后:培养用户习惯才是最重要原因

2014年01月28日 08:06    来源: 解放日报     唐烨

  “嘀嘀”与“快的”最近算是杠上了:你每单补贴司机和乘客20块,我就补贴25块;你敢烧3亿元,我就敢烧5亿元。两个打车软件背后的大佬——腾讯与阿里巴巴,都是有钱人。

  不过,大佬们再有钱也不会白“烧”,他们的野心不止于一个打车市场,而是围绕移动支付衍生出的上下游产业链。培养用户习惯才是大佬们这次愿意在打车软件上猛砸钱的最重要原因。

  大家都说,移动支付有巨大机会、移动钱包会是个人金融的重要入口等等。没错!以支付宝为例,使用支付宝钱包应用软件,从最初的转账、网购支付,如今已经扩展至信用卡还款、餐饮支付、旅行订酒店、缴纳水电费、医院挂号甚至慈善捐款、汽车违章缴纳罚款等。还有去年把传统金融机构逼得节节败退的网上理财产品,均需要以移动支付、移动钱包为入口。

  要做到这些,前提是有足够的用户。尽管移动支付已经实现了很多功能;但真的能大规模实现的现实支付场合并不多。打车,就是这样一个几乎人人都会消费,有可能让用户 “自投罗网”的绝好机会。别以为3亿元、5亿元算是砸了大血本,当年电商培养一个经常上网购物的用户要花200元左右,而现在通过打车软件,才花了20元到25元,可能就培养出一个手机里装了支付宝或财付通,或两者都有、还愿意经常使用的客户。这成本可够低的。

  逻辑是成立的,效果还有待观察。至少,目前两家打车软件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挺多:司机与乘客联合造假、刷单,司机争抢软件打车用户、拒载其他用户等,就算有关部门不干预,马化腾与马云两位大佬估计也会有点心疼自己砸下去的真金白银吧?

  最近媒体圈里传出,两家打车软件中一家的离职员工爆料:公司要求后台编写假订单,不断重复发送给不同的司机,增加司机听到订单的次数,造成订单很多、很红火的假象,可见打车软件内部管理也有待加强。此外,打车软件程序设计还可以更完善,比如把行车实际距离情况、交通拥堵情况、出租车状态等数据进行统计,并经过分析后与用户一一进行匹配,效果肯定比现在好。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