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行为小微企业制定贷款方案 支持微型企业发展

2014年01月27日 11: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我现在轻轻松松一年能赚7-8万元,比以前在浙江打工好多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重庆市忠县拔山镇双古村九组33岁的田小兰高兴地告诉记者,她2012年回乡创办的忠县田兰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是忠县政府重点支持的微型企业。

  田小兰依托的是重庆市同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田小兰的团队每天能采摘500多斤菌菇,以每斤3元的价格卖一部分给同恒公司,留一少部分自己去乡镇的集市零售,价格在4-5元,一般上午就卖完了。

  春节前夕,《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来到到位于拔山镇双古村的同恒公司。一进门就眼前一亮: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大棚里,姬菇、鸡腿菇……各种食用菌种正躺在白色的塑料袋床上,竞相吐出鲜嫩的食用菌,工人们正忙碌着采摘。

  王之科是来自忠县拔山镇双古村的农民,他告诉记者,年龄大了,现在出门打工也难了。这两年好了,同恒公司带动了周边跟自己一般年龄的农民,就在家门口打工。淡季时没事做,公司还每月发生活费800元,旺季靠计件做菌种,每月能挣到3、4000元。同恒农业开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乐勇告诉记者,王之科的土地被公司征用了,所以淡季也“养着”他们。

  副总经理丁黎指着眼前的食用菌园区介绍,公司法人代表是自己的母亲,家里以前靠做建筑和建材积累了资金,每次回乡看到同村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为生,一年却所剩无几,很受到触动。为带动老家的一方百姓致富,能干的母亲于2011年3月牵头成立了这个公司,公司两年来先后投入了上千万元建成100多个大棚和目前的园区办公楼及道路建设。现在每个大棚都是一个独立的微型企业,一个棚一万多袋菌种包,整个占地 200多亩,全都是和双古村的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而来,当地政府也很支持这项工作。

  同恒公司把建好的大棚以租用的形式租给100家微型企业独立生产经营,菌种也由公司按照每个菌包3元的价格统一提供,微型企业只需每天给菌包浇水,查看温度,采摘每天长出的鲜菇,装箱卖给公司或者自己零售到当地市场。

  每天早上公司都统一收购各种菌菇,然后销往重庆各大蔬菜市场及超市。园区所有的技术问题都由该公司请来的专家负责,忠县农委为支持该公司发展,也派出技术专家驻点。

  丁黎告诉记者,该公司预计将流转土地上千亩,总投资5000万元,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微型企业创业村,总计会入驻500家以上微型企业。

  在一个种植着姬菇的食用菌大棚里,农行重庆忠县支行公司业务部副经理袁光敏向记者介绍到,该行副行长吴天云在一次调研时得知同恒农业公司采用“公司+微企+农户”的经营模式,当天就起程前往该公司了解情况,抓住“同恒模式”的特殊性,为公司制定贷款方案,对100家微型企业实行批发贷,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

  据该行行长罗宪光介绍,该产品的主要优点是业务办理快,评级、授信和用信同时审批,手续简便,没有繁琐的准入手续,审批迅速。日前,该行已对该公司贷款1500万元,相当于100个微型企业同时获得了贷款,不仅解决了微企融资难问题,同时还能帮扶微企做强做大。

  记者采访得知,同恒农业公司每天的鲜菌都供不应求。一部分鲜菌被制成半成品运往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受到热捧。该公司不仅解决了500名以上返乡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还直接带动周边村2000户农民增收,同时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微型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在信用、担保上都难以达到银行融资的最低门槛,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的情况下,该公司同样面临为100家微企提供原材料的困难,流动资金周转不灵。农行的特色产品为微企打破了融资瓶颈,该行根据该公司具体情况,采用适合小微客户的服务模式,量体裁衣,为公司推荐特色产品———小企业简式快速贷。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