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孙建伟:加强城镇化金融支持

2014年01月13日 14:31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在市政规划建设、住宅建设、环境绿化、信息通讯、科教文卫以及特色工业园区配套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必然产生大量的信贷资金需求,商业银行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将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工业化进程。同时,农村城镇建设资金的募集,还将创造一个庞大的投融资中介服务市场,衍生包括投资中介、票据承兑、顾问服务、包销代理在内的多元化金融功能需求。

  从资金供给数量上看,商业银行由于具备较低的资金成本和较为广泛的资金来源,具有较强的资金调集优势。同时,由于商业银行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产业活动和地区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信息甄别和信用审查能力,对其他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具有相当程度的信息“溢出效应”和“诱导效应”,能够引导各类资金进入农村城镇化建设领域,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活动,实现投资的乘数增加和集聚经济,并有利于分散城镇化建设中的非系统风险,加速城镇化建设资本的形成。

  由于市场化的驱利属性,商业银行能够更及时和准确地感受到市场对资本的需求压力,通过较为严格的信息甄别和信用筛查程序,将资金投放到最具效率和效益的项目和领域,而由于商业银行对投资主体的“预算硬约束”,投资主体为了能够偿还本金和利息,必然会保持资金运用和基础设施运营的高效率。

  商业银行在长期的投融资过程中,积累了有关各地方、各产业、各类项目的丰富资料、信息,能够向政府部门释放积极的市场信号,争取到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补贴支持,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伴随着金融合作秩序的扩展,市场深化和信用深化相互支撑发展到一定水平,农村经济结构也必然会发展到一个相应的新水平。

  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政府主导型突出、系统整体性强、资金偿还模式多元化的鲜明特点,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城镇化建设项目组合式发展特点和资金运作特征,制定配套制度、完善产品体系,在区域评价、项目选择、银政联动、信贷准入和贷后监管上强化风险控制与管理,实现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模式的良性运作。

  在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项目贷款的运行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要点。

  由地方政府根据区域性产业政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确定哪些项目可以进行项目融资,明确产权独立的项目建设和承贷主体,合理界定政府与项目建设和承贷主体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风险分配、责任归属和共同目标。商业银行对项目建设和承贷主体的信用进行评审,对项目进行评估,确定贷款数量和贷款方式,同时明确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环节权限和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地方政府或其所辖部门应充分发挥组织增信功能,有效整合各方要素,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信用体系。如建立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对城镇化建设项目的推进质量和信贷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构建贷款担保体系,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以土地出让等财政收益补贴贷款本息,以制度化的组织协调机制促进项目治理结构完善,督导贷款“借、用、管、还”协议的落实,并以此推动地方信用建设,为城镇化建设项目融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过商业银行的支持和培育,项目现金流充足,承贷主体信用良好,可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等社会资本,必要时可以采用项目资产的证券化措施,使银行从一个信贷提供机构转变为一个信贷服务机构,增强流动性,化解和分散项目贷款的风险,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农业银行)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