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EMS意外退出IPO背后:市场份额与利润两难

2013年12月30日 07:3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在诸多民营快递公司摩拳擦掌冲刺IPO的时候,12月27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EMS)意外宣布退出IPO。此前,上市已被外界认为是铁板钉钉。据EMS官网发布的官方说法,退市理由有二:“主动应对市场竞争的决策”以及“冷静面对资本市场的选择”。

  昨日(12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看似“主动”退出IPO的背后,实则是整个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的倒逼,尤其“以资本换市场”主导的“价格战”已经升级到一个空前激烈的状态。

  “对这个时候的快递公司而言,市场份额与利润,就好比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申通一位管理层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比喻道。

  如果上市,迫于对上市公司利润的要求,要么公司在价格战等诸多市场策略方面受到制约,要么存在业绩变脸的风险。如果不能充分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即便上市,未来的公司竞争力也会大打折扣。

  主动撤回IPO

  据证监会官网12月27日发布的《2013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查企业名单》,EMS是在12月20日正式终止IPO。

  EMS于2010年6月成立,2011年8月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发行上市申请,并于2012年5月4日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但随后被“中止审查”。当时,处在风口浪尖的EMS一度被指或存在重组改制方案带来关联交易的隐患;因4家子公司未经审计纳入2011年报,其招股说明书也被指存在明显的审计漏洞。直至2013年7月,经过系列整改后的EMS才又重新 “通过发审会”。按照EMS官网称,准备上市的过程经历了5年多。

  EMS在其官网强调,近几年快递物流市场、资本市场和监管办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提高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经过慎重决策,选择主动退出IPO的战略调整策略。在EMS看来,这样将更加有效,更适合网络型企业特点。

  “考虑到实施上述重大调整将影响到上市进程,因此股份公司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但EMS也同时表态,待调整到位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还会再择机进入资本市场。

  市场竞争倒逼

  对于EMS反复强调的“市场竞争”因素,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蔓延整个快递行业多年,并持续加剧的“价格战”是促使EMS主动退出IPO最直接的导火索。

  一方面,“通达系”民营快递的市场争夺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竞争升级。为业内共识的是,近两年尤其2013年资本对行业的青睐和攻势格外凶猛,“资本换市场”的概念被认为在未来至少两年内仍将持续。

  显而易见的是,业态环境逼迫下,EMS在2012年、2013年也早已主动放下身段,在广东、江浙、上海一带通过降价、服务和改变产品等策略,屡番尝试市场转型,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积极参战 “双十一”争抢电商客户。不过,在记者采访的多家民营快递公司看来,即便EMS市场转型较为明显,不对自己构成威胁。相反,正是民营快递的快速扩张,对EMS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冲击。

  另一方面,为业界高度关注的是,被EMS视为最大、最直接的竞争对手顺丰,2013年刚刚获得四大资本的联合入资,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价格战等在所难免。

  市场份额与利润的两难选择,成为EMS意外退出IPO的另一个重大因素。

  “通达系”一级梯队已经占据了整个中国快递市场80%以上的份额,换句话说,EMS的快递市场份额可能不及10%,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在于EMS对电商客户切入过晚,错过了最好时期。作为对价格较敏感的电商客户,也必然会对“低价”更为偏爱,企业为争夺客户不得不牺牲部分利润。

  EMS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09年~2011年三年内,EMS国内速递收入分别增长了14.51%、12.88%和16.36%。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09年~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479.0亿元、574.6亿元、758.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17.3%、20.0%和31.9%。从这一数字看,EMS营收增长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存业绩变脸风险

  尽管EMS未公开财务数据,但在2013年行业利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EMS开始逐渐参与市场竞争的程度来看,不排除存在业绩变脸的可能,且这种风险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也会必然存在。

  据记者了解,EMS招股说明书中的几大募投项目已开始着手建设,其中南京集散中心2012年已经投产运营。

  通常情况下,在上市之前,基于竞争需要,公司先行启动募投项目,等到上市募集资金后再拿募集资金置换前期资金投入。但不巧的是,EMS赶上A股有史以来最长的IPO暂停,募集资金的超前投入将直接导致财务成本激增,再加上项目转换为固定资产后的折旧增加,也将直接影响利润表,这都将为业绩变脸增加风险。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