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年的资金面格局,“钱紧”成为众多市场人士的一致感受。仅从1周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走势看,今年1月初,1周SHIBOR基本围绕3%的水平运行,而到了12月底,该指标已经基本处于6%附近的区间,6月底甚至一度发生“钱荒”,资金利率水平年内持续提升的特点非常明显。分析人士认为,2013年资金利率持续提升的原因有三:
首先,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基调。从货币政策层面看,受通胀潜在压力和经济转型的中期目标影响,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中性偏紧的状态。一方面,尽管今年CPI增速长时间处于3%以下,但在人口结构、房租压力加大等因素背景下,通胀压力始终挥之不去,这令以调节通胀水平为主要任务之一的央行并不具备放松货币的空间。另一方面,2013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元年,经济转型对应着重周期行业过剩产能的淘汰,金融、经济领域去杠杆势在必行,短期货币政策必然要顺应中期宏观目标,这也使得央行更多采用“放短锁长”的策略维持资金面的紧平衡格局。
其次,利率市场化脚步逐渐加快。今年以来,随着网上理财产品的兴起,银行活期存款脱媒迹象进一步加快,这使得不少银行的揽储成本都有所提升,利率市场化初期资金成本上升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
最后,资金需求不减。从国内资金需求方来看,有两类主体对利率敏感度很低,也是资金需求的重要构成,一个是地方政府,另一个则是房地产企业。从2013年情况看,地方政府在还款压力等因素作用下,对资金需求始终比较旺盛;而房地产行业今年仍然呈现房价高位徘徊、销量明显提升的格局,较高的行业景气度令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需求有增无减。
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2013年宏观资金面并不是十分宽松,而这种紧平衡的状态显然十分脆弱,遇到季末、年末的季节性因素,资金紧张的压力就会骤然提升,这也加重了市场对资金紧张的认知度。
宏观流动性偏紧的格局下,股市资金供给不可能十分宽松,而尽管IPO暂停,市场资金需求却仍然旺盛。一方面,2013年增发、配股等再融资共募集资金3884.53亿元,较2012年新股仍在发行时,融资额并未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资金紧张加之部分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又令市场重要股东减持压力明显加大。在供给有限而需求不减的情况下,2013年股市资金面处于明显偏紧的格局,并对今年股市运行产生了以下两大影响:
一是资金面偏紧显著抑制市场估值水平。今年年初,全部A股和沪深300成份股的整体市盈率(TTM)分别为13.89倍和10.88倍,而12月27日,全部A股和沪深300成份股的整体市盈率(TTM)则分别为12.32倍和8.86倍。显然,在资金面持续紧张的情况下,股市整体估值中枢出现了进一步的下移。
二是存量资金博弈导致结构性行情风起云涌。由于整体流动性不佳,A股市场2013年无奈的迎来了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在存量资金博弈背景下,资金自然选择了估值天花板较高且股本规模有限的小盘成长股。可以说,创业板等成长股大幅上涨的结构性行情,其背后推手正是偏紧的流动性环境。与此同时,在2013年结构性行情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融资融券标的中涌现出了大量牛股。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在存量资金博弈的2013年,融资市场几乎是最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因此两融标的中出现牛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一现象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资金面压力对于今年市场结构性行情的主导意义。
展望2014年,在宏观流动性方面,导致今年资金利率高企的因素基本难以在明年大幅弱化,因此宏观流动性预计仍将处于紧平衡格局;而从市场自身资金面看,明年又将叠加新股发行重启的影响。在上述背景下,预计2014年股市整体流动性将较2013年更为紧张,市场风险也将相应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