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住建部:房价下跌城市要控制新开发规模

2013年12月25日 09:52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季苏平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转眼又到年底,盘点这一年“关于房子那些事儿”,我们会发现热门关键词还真不少。首先,百姓最关心的是房价是涨了还是跌了?其实,2013年全国楼市的整体走势或许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边是一线城市房价高烧难退,一边是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遇冷。面对市场的分化,政府在新的一年将会开出什么样的新药方?

  另外,保障房、“两方并轨”、公积金这些关键词也是公众、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下面我们跟随中央台记者来到一年一度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来回顾一下2013年的楼市,再来看看在2014年相关部门将有什么新动作和新计划。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也许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步。2013年中国楼市出现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分化,2013年中国保障房建设超额完成任务,2013年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年,这些与住建息息相关的工作方向何在呢?

  往年的“金九银十”更多的是开发商冲刺年底业绩的销售借口,今年的市场尤其不同。各地秋季房展会超高人气,让人不禁感叹,2009年这个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楼市历史上疯狂的一年,原来并不是最疯狂的时代。

  开发商:基本上都在涨,然后呢就是涨幅应该都在15%到20%。

  记者:还有降价的可能吗?

  开发商:不可能。现在周边的面粉的价格都高于面包了。新拍的许多地块,楼板价已经是在两万多了。

  不过这样的热度分布并不平均,一线城市房价暴涨高烧难退,三四线城市“鬼城”、“鬼楼”频现,透出阵阵寒意。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真实写照是:一边是一线城市连续20余月的高涨,一边是温州等城市连续26月下降;一面是“地王”迭出频遭哄抢,一面却是无人问津。冰与火成为2013房地产市场的最好诠释。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2012年之前,整个楼市都是同涨同跌的,2013年,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一二线城市明显上涨,但是三四线有部分出现了明显的下调。

  正是因为这样的分化,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谈到2014年的工作时这样说,住建部将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执行好既有调控措施,更加注重分类指导:

  姜伟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政策,增强住房的用地供应和住房有效供给。房价开始下跌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开发的规模。

  区别对待不同城市的情况,此前在房地产调控中很少提到。也难怪曾经有人抱怨房地产调控是全国上下一副药。2014年房价的走势究竟会如何,张大伟预测:

  张大伟:在供需结构缓解,政策有加码的情况下,预计到了2014年,市场的涨幅是会有所抑制的。

  对于购买商品房的人而言,房贷的压力随着房价上涨也在不断增加。公积金和公积金贷款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但是2013年,关于公积金缴存是否公平等热点问题不时出现在媒体报端。姜伟新表示2014年将加快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姜伟新:重点是扩大制度覆盖范围,规范缴存的基数和比例,完善提取政策,探索完善管理运行体制,我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条例的修订报告和说明,尽快上报国务院审议。

  即便明年房价不会大涨,即便公积金覆盖面更大,对于很多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来说拥有一套商品房也近乎不可能。保障房的重要性在这里凸现出来。2013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了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建设任务,质量总体上良好。姜伟新透露2014年的新目标:

  姜伟新: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中央将继续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地方更要加大资金投入。

  随着这几年,大量保障房入市,如何使用,如何分配成为了更加考验管理者智慧的“难题”。姜伟新表示:

  姜伟新:对租赁型保障房要实行差别化租金、分档补贴的政策,对购置型保障房要完善上市交易的收益调节机制。

  从明年1月1号开始,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提高管理效率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住建部要求各地要抓紧实施,尽快明确并轨后计划执行、租金定价,分配管理办法等等。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经明确表示,住建部要求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要适当低于市场价格,不要高于被保障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不仅如此,租金水平还要动态调整。

  齐骥:随着被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的变化,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也不断调整。如果对一些超出保障条件的家庭,还没有退出的群体,完全可以按照市场的价格向这些家庭收取公租房的租金。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