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数”说2013中国期货业嬗变

2013年12月20日 07: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编者按:2013年的期货业,值得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时隔18年后国债期货“重出江湖”;9个期货新品种推出,中国期货市场步入“40年代”;期货市场成交量、成交额双创历史新高,毫无悬念……盘点2013展望2014,期货业的嬗变已经开局。

  期货新品种9 个

  国内期货品种步入“40时代”

  ▲

  今年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仅今年就上市了焦煤、动力煤、石油沥青、铁矿石、鸡蛋、粳稻、纤维板、胶合板8个商品期货品种和国债期货1个金融期货品种,为国内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上市期货品种最多的一年,且新品种上市后表现整体较好。至此,国内期货品种增加至40个。

  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国内共新上市了13个商品期货品种。而今年以来已经上市9个期货新品种,这在近年来是非常少见的。一方面,关乎国家基础工业的上游期货产品陆续推出,以动力煤、铁矿石期货为代表;另一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商品也将上市,如鸡蛋、胶合板等。期货品种创新在国民经济的纵深和广度上都有显著的延伸。

  一位期货公司人士曾表示,“期货品种数量并不是关键,如铁矿石等重量级品种能够上市,说明期货作为服务国民经济的风险管理工具日益受到市场和决策层的重视。”他表示,未来期货市场仍需要在期货品种体系上继续向深度、广度两个维度拓展。一方面,继续推出新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品种,比如原油期货等;另一方面,要做深已上市的品种,进一步提升品种参与度,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此外,农产品期货新体系日趋完善,纤维板、胶合板期货的获批将填补国内期货市场在林木产业的空白,使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拓展至林木领域,将和此前获批的鸡蛋期货一起,构建起国内包括农、林、牧在内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新体系,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及三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阔别十八载的国债期货,于9月6日重回中国资本市场。作为国际衍生品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品种,国债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当仁不让的“王者”。然而,我国国债期货上市已3个月有余,但成交确实十分平淡。不过作为一种基础利率完善和风险对冲工具,随着持有绝大多数债券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入市,从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来说未来国债期货的空间很大。

  此外,自11月初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功落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自此,原油期货上市的信号越来越明显,而近两年内原油期货上市难产的瓶颈或将被突破,此次借力上海自贸区原油期货上市再次提上日程,且恰逢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立,业内人士称,原油期货破题,将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实现“零突破”,相关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

  成交量超 19 亿手

  与成交额双创历史新高

  随着期货品种的不断推出,整个行业格局都面临着深刻的变化。今年以来,期货市场行情总体较为活跃,成交额及成交量同比增长翻番,均创1993年期货市场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8.95亿手(全年超20亿手无悬念),累计成交额为246.0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86%和61.93%。

  具体来看,1-11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5.8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5.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72%和35.0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0.89%和22.51%;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4.8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7.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62%和9.5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5.63%和6.97%;大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6.4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4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9%和46.64%,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4.1%和17.8%;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1.7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29.7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15%和98.29%,分别占全国市场的9.39%和52.73%。

  北京中期期货副总经理王骏表示,今年1-11月国内期货市场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六大方面:第一,股票市场做多意愿较弱令成交量大幅萎缩,而此时市场资金对股指期货青睐倍加;第二,贵金属期货连续交易开启和受全球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变化影响贵金属价格重挫推动,沪金和沪银成为期货市场明星品种;第三,今年建材期货品种大放异彩,成交十分活跃;第四,饲料、油脂油料期货今年受市场热捧;第五,能源化工品期货受经济增长放缓,产成品价格大幅回落影响,产业客户逐渐加大期货市场参与度;第六,今年焦煤、国债、动力煤等期货新品种上市,对期货市场总体成交规模起到一定提升作用。

  其中螺纹钢期货成交最为活跃,前11个月累计成交2.78亿手,排名国内40个期货品种之首;豆粕、玻璃期货紧随其后,前11个月累计分别成交2.49亿手、1.82亿手,位列第二位、第三位。此外,沪深300股指、白银、菜籽粕、焦炭、豆油、PTA、棕榈油依次排名前十位。

  ▲

  客户数量超1.1 万个

  期待“债券王”商业银行加盟

  时隔18年后,曾经叱咤风云的国债期货于今年9月重出江湖。作为国际衍生品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品种,国债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当仁不让的“王者”。然而,我国国债期货上市已3个月有余,但市场的热度距投资者的预期出现了不小的差距。

  国债期货主要是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曾推出国债期货,但是由于“327国债事件”这一市场动荡的发生,国债期货遭遇“封冻”,也给不少中小投资者埋下了不小的阴影。

  “国债期货的重启,将打通期货业与银行、保险(放心保)、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领域的渠道和市场,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这就令大家对其寄望有加。”多家期货公司总经理对国债期货上市的看多之情溢于言表。

  机构客户作为国债期货市场的最大参与者已不言而喻。一些期货公司已不同程度地与机构投资者进行了洽谈。此外,期货公司跟银行也有不同程度的接触。然而,国债期货市场同样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据中国期货业协会资料显示,自今年9月6日国债期货上市至11月底,5年期国债期货累计成交总量累计仅为26.57万手。

  此外,中金所有关负责人在本月初于深圳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期货大会上介绍,上市近3个月的国债期货,目客户有1.1万多个,法人客户成交和持仓分别占比14.3%和将近38%。虽然国内的国债期货成交和持仓的规模有限,但是期货和现货之间的价差始终维持在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区间。他相信,随着商业银行、保险资金的进入,这个比例还会提高。

  作为国债现券持有量和交易量最大的机构,我国商业银行对国债期货的需求较为强烈,也将是国债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是,银行以何种形式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目前监管层尚未有定论。不管是以何种模式参与交易,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将会有多种投资空间存在。

  期 货

  金价累计下跌 28%

  12年牛市如过眼烟云

  ▲

  2013年黄金价格整体下跌的基调已经基本确定,连续12年上涨记录将被打断。今年以来,黄金期货市场只能用“惨淡”一词来形容。截至目前(12月1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累计下跌28%,其中4月12日、9月12日、10月11日、11月20日、11月26日,黄金市场一再上演断崖式下挫,其间还触发了交易所的熔断保护机制。

  回顾这一年,美联储的政策会议像是黄金市场走势的“指挥棒”。美联储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个在过去几年中黄金市场快速上攻的最大“功臣”,如今也成了金价不断下滑的罪魁祸首。

  自去年12月的会议上美联储推出了开放式QE4,其在2013年以每月850亿美元的规模购买债券,并将购债的时长交由经济复苏情况来定。这让美联储在2013年开启了“史上第一宽松年度”。然而,在巨量宽松政策背后,投资者便已在为其未来的缩减预期做着准备,因此黄金价格在2013年并未受益于新一轮QE,反而表现“跌跌不休”,在十多年以来首度收跌。就在市场纷纷预计2013年缩减已经“没戏”的时候,美联储却突然袭击,在12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意外宣布每月缩减100亿美元购债,震惊全球。金市也必将迎来一个重大的利空。 

  此外,多家国际投行集体看空金价。摩根士丹利在近期发表评论称,黄金走势面临以下几个因素的压制:首先黄金空头仓位居高不下;其次,一旦美联储开始缩减量化宽松,实际利率就会出现上升;另外,还有其他地区黄金零售销售、交易所交易基金等情况低迷的影响。

  渣打银行在报告中指出,今年美联储缩减QE的预期是驱动市场走势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13年至今黄金价格已累计下跌约420美元,而美国实际利率却上涨了108个基准点。同时,实际收益率上升会增加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打压黄金的吸引力。

  瑞士联合银行分析师也表示,黄金价格短期内不太可能重回此前的高点。全球经济形势前景更为乐观,市场风险投资偏好增强,而黄金之类的避险资产不再像之前那么受欢迎。

  ▲

  “夜宴” 品种端上6 个

  与国际市场交易步调一致

  今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6个期货品种“夜市”已经开锣。

  日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关于连续交易上线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连续交易自2013年7月5日起开始上线运行。作为先行上线探路的两大核心交易品种黄金期货、白银期货,目前试水顺利,期市夜盘交易已经推广至铜、铝、锌、铅4个有色金属品种。

  国内市场的黄金白银期货基本可以与国际市场进行"同步",一些曾经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交易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可以直接在国内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首批连续交易的期货品种为黄金和白银,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21:00时至次日2:30分,法定节假日(不包含双休日)前第一个工作日的连续交易不再交易。而这一夜盘交易时段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夜盘时段基本一致,并且覆盖了全球最大的黄金和白银期货交易所——COMEX的交易时段。

  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曾表示,黄金和白银的连续交易正式上线后,交易所将对其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在市场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广到其他上市品种。12月20日,铜、铝、锌和铅四种有色金属也启动开设连续交易夜盘,这有利于提升国内有色金属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深入、广泛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服务功能。

  据了解,目前黄金白银夜盘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包括套利交易者,在夜盘开出后,套利投资者可以在夜间继续持仓和交易,以回避海外市场开市期间的较大波动;一部分短线的投机者转战夜盘参与交易;一些休眠或“海外”的账户,一部分“上班族”或居住海外的开户者介入夜盘的市场交易。

  “目前来看,虽然在夜盘交易开设初期,期货公司呈现投入多,收入相对较小的局面,不过作为先行上线探路的黄金期货、白银期货目前试水顺利,期市夜盘交易存在大面积推广的可能。届时期货公司投入不再大幅增加,收入的增加值得期待。”业内人士表示。

  并购案例 6 单

  券商加紧布局期货业

  ▲

  2013年以来,期货市场创新业务和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再次吸引券商大规模、地毯式地收购期货公司。

  今年以来,包括山西证券、西南证券、长江证券、西部证券、方正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券商控股期货公司,而且并购不仅限于国内。7月26日,广发证券发布公告称,并购英国NCM期货公司。这是首单国内券商海外并购期货公司的案例。

  与国外相比,国内证券公司对期货公司并购数量更多。作为国内证券行业首例通过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发起的跨行业并购案例,山西证券收购格林期货已经尘埃落定。8月1日,格林期货和山西证券全资拥有的大华期货发布关于证监会核准吸收合并的联合公告,山西证券以支付现金和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形式收购格林期货全部股权,交易总对价约11.37亿元,创造了国内期货业并购史上的新高。

  山西证券只是近期券商布局期货行业的冰山一角。西南证券9月25日晚间公告,近日,证监会向西南期货下发批复,核准西南期货股权变更,公司持有西南期货100%股权。

  6月24日晚间,西部证券公告,公司子公司西部期货收到证监会核准股权变更的批复。通过本次股权变更,西部证券完成收购西部期货原有3家股东持有的12.5%西部期货股权,使西部期货成为西部证券全资子公司。

  8月22日,方正证券公告称,核准其收购北京中期期货60%股权,并由北京中期吸收合并方正证券子公司方正期货,北京中期拟更名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3月26日,长江证券发布公告,公司子公司长江期货收到证监会《关于核准长江期货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湘财祈年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批复》,吸收合并完成后,湘财祈年期货依法解散并办理相应的工商注销手续,湘财祈年期货的营业部变更为长江期货的营业部。

  此外,中航投资11月26日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中航期货拟以现金1450万元收购中胜实业持有的江南期货33.33%的股权。同时,中航期货作为存续方吸收合并江南期货,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航期货持续存在,江南期货作为被合并方完成注销登记。

  虽然券商系期货公司在期货行业内的资格并不算“老”,但在这一轮金融业务创新中却占据了优势位置。此外,依托网点和客户优势,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股指期货推出以来,中证期货、广发期货等一批券商系期货盈利增长均颇为迅速。再加上目前监管层正在加快其他金融期货品种的推出,包括原油期货等更多品种的面市,券商系期货公司的潜在能力将逐渐转化为巨大的优势,在行业内也势必掀起一场持久的深度整合。

  增资17.93 亿元

  期货公司再起融资潮

  ▲

  期货公司扎堆融资潮再起。

  日前,西南期货、长江期货、东海期货等均发布了有关增资消息。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5家期货公司公告了增资事宜,合计总额17.93亿元。这5家期货公司为:西南期货、长江期货、东海期货、银河期货、成都倍特期货,新增资金分别为4.5亿元、2.9亿元、3亿元、6亿元、1.53亿元。

  据了解,近两年来,在期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及创新业务逐步启动的背景下,期货公司涌现出新一轮的增资扩股热潮。去年年底,中国国际期货注册资本增至17亿元,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高的期货公司,一举将热潮推向高点。

  今年10月29日,西南证券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向西南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增资4.5亿元人民币,本次增资完成后西南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将达到5亿元人民币;长江证券4月21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以现金方式向长江期货增资2.9亿元人民币,增资完成后,长江期货的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6.0亿元;5月份,东海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完成相关工商变更手续,注册资本金由2亿元增资至5亿元;高新发展6月20日公告,成都倍特期货拟以4666万元注册资本为基数,用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经审计后的5841.66万元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中的9492.34万元向其全体股东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共计15334万元。交易完成后,倍特期货的注册资本将由4666万元增至2亿元。

  此外,作为国内三家合资期货公司之一的银河期货,在披露了其2012年度有关财务信息的同时,也公告了其注册资本已由6亿元增至12亿元的消息。

  期货公司增资扩股后,能够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可将积极推进期货公司CTA资格申报,并着手建立相关部门及配套工作,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备战期权交易、境外期货业务等各项期货创新业务,并进一步加大人才、技术、创新、服务等各方面的投入。

  ▲

  资管规模仅 10 亿元

  “一对多”模式迎来曙光

  自去年11月下旬,首批18家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资格获得批复至今,已经满一周年了。然而被业界人士寄予厚望的期货资管业务,却没有“预期的那样美”,记者从多种渠道了解到,目前期货资管规模仅在8亿元至10亿元左右。

  期货资管业务初创阶段确实不易,受限于“一对一”专户模式、100万元的资金门槛以及配套政策的限制,不能投资股票、债券市场,期货资管业务整体发展缓慢。截至目前已公示的情况来看,共有27家期货公司获得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不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多家获得资质的期货公司仍处于“碎步慢跑”阶段,部分公司旗下甚至还未推任何产品。与此同时,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期货资产管理收入仅为329.45万元。

  不少期货业界人士一直都在期盼“一对多”模式、产品宣传限制、期货公司跟投产品等政策的放开,期货公司将会迎来期货资管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就在蹒跚一年的期货资管业务终于迎来一线曙光。近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已向部分获得资管牌照的期货公司下发了《期货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在业务范围上放宽限制,受限“一对一”的期货资管业务或将“松绑”。此次《征求意见稿》放宽限制,明确期货资管业务可从事的业务范围包括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在私募、券商等机构扶植下,未来期货资管业务发展前景仍可期,两三年内市场主力军仍将是期货私募,目前券商也在加速入场,预期不久期货资管会进入大展宏图时期。”业内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