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安邦财险斥资137亿元通过大宗交易溢价10%举牌招商银行之后,近两日光大、中信、兴业、农行等又相继在大宗交易平台高溢价成交,大宗交易在近期平淡的市况下可谓赚足了眼球。统计显示,临近年底大宗交易确实日趋活跃,12月份仅截至昨日大宗交易已发生695笔,远超今年平均水平,而中小市值股仍是大宗交易主流,并且折价幅度有所提升。分析人士表示,临近年底资金紧张以及IPO马上开闸对高估值的冲击是大宗交易剧增的重要原因。
银行股频现大宗交易
12月9日,上交所公布的大宗交易数据中突现9笔同一价格的大宗交易,成交价较当天招行收盘价溢价10%左右,共计成交11.33亿股,金额137亿元。这样大手笔的交易额也成为A股史上最大笔大宗交易。次日招商银行披露的一则权益变动公告显示,安邦财险已经持有招商银行股份比例超过5%,9日11.33亿股大宗交易的买家正是安邦财险。
此番震惊资本市场的大宗交易之后,银行股现身大宗交易平台便备受关注。17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公布的大宗交易数据显示,大宗交易平台上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成交金额总计近8亿元。其中,光大银行成交两笔,成交金额总计6.43亿元,其中第二笔3.09元/股的成交价相比收盘价溢价10.3%。而中信银行17日成交了3517.2万股,成交价格4.38元/股,成交金额1.54亿元,成交价相比收盘价3.95元/股溢价10.8%。
而18日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又分别现身大宗交易平台,农业银行以2.79元成交29718万股,金额达到了8.29亿元,与前一日收盘价相比,其溢价率同样达到了9.84%。兴业银行则以10.31元成交了38万股,仅溢价0.98%。
中小市值股仍是大宗交易主流
万得数据显示,进入12月以来大宗交易确实比此前活跃很多,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共发生695笔,这一数据已经远超今年平均月成交笔数,而成交量和成交额得益于安邦财险的大手笔增持也创造了纪录,分别达到33亿股和339亿元。而在此之前,今年的最高峰正是上月,成交量为23.5亿股,成交额253亿元。
不过,虽然银行股的大宗交易较为吸引眼球,但数据显示中小市值股仍是大宗交易的主流,其中不少为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成交也多为折价交易,近半数个股成交折价率在10%左右。如昨日显示大宗交易平台的毅昌股份、利德曼、榕基软件等折价率都达到或接近10%。
主做大宗交易套利的阳光私募瑞安思考投资总经理岳志斌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近两个月大宗交易的机会确实比之前多了很多,而且折价率也有所扩大。其认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年底缺钱”,另一方面由于IPO马上要开闸,目前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较高的估值需要重估,“大小非”提前脱手的倾向明显。而对于银行股的溢价成交,岳志斌表示无法揣测资金高价买入的意图,或与优先股的开闸有关。
而北京一位券商银行业研究员则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银行股溢价成交首先与部分机构确实需要持有一部分稳健而且高分红的股票有关,“银行股是最佳选择”。其次,“也不排除年底为了净值数据好看,同一家机构不同产品账户之间通过股票溢价对倒来输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