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强国资监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资在地方系统中体量最大的上海市,12月17日推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这份备受关注的文件全称为《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涉及七大款二十条,也被称为“上海国资改革20条”。上海此次出台的国资改革意见中,国企“去行政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
昨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的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此次 “国资改革要从过去管国企为主”,转向“管国有资本为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意见》显示,上海将建成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并分类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这明确了国资委未来的定位,即加强国资委监管的作用。”易贸资讯宏观分析师马泓认为,在这一轮变革中,政府将作为“真正出资人角色”,管好国有资本之后,上海正希冀以深化国资改革来带动国企改革。
去行政化:“管国企”到“管国资”
转变国资监管体系、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转型的活力,上海将从过去管国企为主,转向以管国有资本为主。《意见》中提及,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成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管理等公共管理职能。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分类推进改革调整和管理。从而“形成规则统一、权责明确、分类分层、规范透明的市属经营性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
“管国资为主、促进企业发展,说到底,是管多管少和不管的问题,怎么处理?管什么?”在昨日上午举行的 “上海市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会议”上,韩正说道。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要做的,正是优化国资监管体系、提高国资监管效率。《意见》中称,上海将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完善市属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的国资管理体制,以产权为纽带,积极推进产业与金融结合,加快产业与金融等各类资本优化配置,切实履行资产收益、选择管理者和参与重大决策等出资人职责。加强对区县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
“相比现有的管理格局,这是一大进步。原先是既管国资,也管国企,现在则弱化了直接经营、直接管理国企的色彩,从注重日常经营走到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和金融市场的联系则更紧密,不光有助于推动促进国企改革,也为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打好了基础。”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章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
此外,在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上,则将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使之成为各类治理主体履职的主要依据之一。加强战略管理、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分配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资监管体系。
“和资本有关的、和出资人有关的,才是我们要加强的监管。”韩正说,“要落实市场化选聘和董事会管理。将来在竞争性领域,我们只管三个岗位: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其他都放开。在有些地方,总裁也要引入市场化选聘,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政府绝不能干预。”
启动国资运作平台
从资本到资金转换的重要一环中,上海希望通过建立公开透明规划的国资流动平台来实现。韩正明确表示,上海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将在明年实质性运转。
此前,上海已拥有了国盛集团、国际集团、国有资本管理公司等多家国资管理平台。《意见》中称,将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等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还将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畅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渠道,形成企业融资发展、机制创新、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借鉴上市公司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建立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体系。
“早在2011年,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运作了上海家化的股权交易,在此番政策落地之后,该公司将作为上市公司的股权管理平台,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进行统筹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本次方案提出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未来仍有其他平台公司将运作涉及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换的运作。”马泓说,“而对诸如国盛等国资平台而言,未来的定位还将坚持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和产业平台,在如今上海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时,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挥更多作用,创造和应用更多新的投融资方式,以促进上海国有资本的健康运作。”
“这方面的动向其实还不明朗。”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章奇认为,“还需要观察中央层面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上海市想做实质性的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外,根据《意见》,上海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意见》还称,将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国资战略布局,完善覆盖全部经营性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到2020年不低于30%。同时,国资收益原则上按照产业调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保障各三分之一安排支出,建立国资收益资金使用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