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硝烟尚未散去,各路电商又在“双12”重燃战火。而那些在电商巨人夹缝间生存的小型电商企业却代表着“购物节”背后的艰辛以及无奈,在节日里分到一杯羹或许并不是这些电商企业建立的初衷,但却已成为这些企业难以走出的困境。
“双11”天猫、淘宝350亿元销售额的惊人数字,让不少人摩拳擦掌,准备投身“网店”事业,但实际上不少小网店销量上去了,钱却没怎么赚。
“双11”“双12”对他们而言并不意味着赚钱,更多的就是在赚吆喝。“10家电商8家亏,能做到不赔不赚已经很不容易了,”在网上经营电脑外设器材店铺的北京网店主杨炅说,“如果不能在这时候迅速积累人气,像我这样的小店以后就更难杀出重围。”
与这些小网店一样在“网购节”撞上无形之墙还有不少身处欠发达地区的电商企业,受制于所处地区的电商大环境,这些电商企业在网购节日往往有劲使不出。
记者了解到,欠发达地区的电商,缺乏充足的货源,在“双11”“双12”早早挂出了“断货”的“免战牌”;仓储、物流环节的脱节让他们收获到的不只是激增的订单,还有激增的投诉和差评;而电商专业人才的缺失则使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处理一些网购节日突发状况,也无法在网购节到来之前设计出更好的应对措施。
有相关人士认为,垂直品牌细分市场是小型电商企业的发展之道。只有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一个特殊的市场,逐渐占领一席之地才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另辟蹊径还远远不够。“另辟蹊径是为了分一杯羹,要想吃饱、吃好则需要小型电商之间形成一股合力,”在电子商务行业里摸爬多年的孔栓民说,“想要在电商这口锅里吃好,就必须要整合小型电商企业的资源,从而扩大影响、打造平台,多用合力而不是单打独斗。”
浙江义乌北苑街道的电商园区“e电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当初由9家电商企业为节约成本自发抱团组建的小型电子商务园区,如今已有过亿的交易额。 (据新华社西安12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