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电商双十二又玩新花样 淘宝卖纯种马 京东推典藏豪车

2013年12月13日 07: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贺 骏

  低价促销噱头边际效应下降

  网民的钱包和热情是有限的,但是电商们促销的理由和手段却是无限的。

  轰轰烈烈的“双十一”过去刚刚一个月,电商们的“双十二”大促销又开始了。不过,据《证券日报》观察,相比于双十一,电商们对双十二的宣传轰炸力度要小了不少,而网民们对于双十二的关注度更是远远不及双十一。换言之,在经历了一个月前的疯狂购物之后,消费者对于“促销”的边际效应快速衰耗。而曾经在双十一创造出支付宝350亿元成交额的阿里,也未再“实时”公布成交额了。

  尽管各项数据都难以比肩双十一,但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吸引住消费者和媒体的眼球,各路电商还是想方设法整出些“花样”,以期能够减弱公众的“审美疲劳”。

  淘宝主打“万能”牌

  双十一大促时,很多淘宝商家对于马云对天猫的“偏心”表示了不满。而此次双十二,则明显可以看出,马云意欲弥补对淘宝商家的“亏欠”,几乎所有资源和宣传都围绕淘宝而来。一方面给出了“史上流量最大、史上红包最多”的承诺,另一方面,也把很多工具都免费开放给了卖家,包括购物车定向营销、店铺红包、商品优惠券、秒杀等工具。此外,阿里更是宣布,已经买下12月12日当天的所有双色球彩票组合,吸引用户上网领取。

  此外,双十二当天,15匹来自美国夸特纯种马,1匹阿拉伯纯种马,将出现在淘宝拍卖会场。据悉,这些马均从海外乘“专机”入境,仅运输费用就近百万元人民币。目前,它们正在北京的马场,等待新主人的光临。除了拍卖“宝马”之外,自12月12日零时起,淘宝推出总质量高达1吨的黄金拍卖,包括金条、金砖、金牌、金饰、摆件等,每件金品的重量从20克至1000克不等。

  “万能”淘宝的又一个大手笔也令人瞩目,那就是30多家法院浩浩荡荡组团,上淘宝进行司法拍卖。据淘宝方面透露,此次双十二淘宝拍卖平台上,将有约200件司法拍品参与竞拍,起拍价总计将超过3.5亿元。其中以房产为主,机动车、资产设备、股权占到总拍品的约10%。而本次起拍价最高的拍品,是由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处置的某公司的厂房,起拍价为5100万元。

  京东商城开卖豪华车

  作用3C类B2C的老大,京东商城此番双十二,则要为自己的3C再增加一个C(CAR)。

  据悉,从12月12日零点到12月13日24点,京东联手易车网举办“双12岁末购车盛宴”,共计推广8款车型14辆热门车,其中宝马MINI2011 ONE不到20万元,部分车型低至5折。

  除了与第三方联手之外,京东与汽车主机厂商也进行了“直联”。12月12日,京东将预售克莱斯勒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全球限量仅999台的Jeep牧马人龙腾典藏版,首批预售的为18台编号尾号为“8”的典藏靓号,且每台唯一编号。在此前召开的广州车展上,克莱斯勒曾宣布,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成为001号牧马人龙腾典藏版车主。

  《证券日报》昨日下午查阅活动页面时,发现这18台“牧马人”已经售罄。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在各大电商纷纷争夺汽车品类的形势下,京东在电商行业的领头羊地位,将为汽车厂商提供数量庞大的优质客户资源。未来,随着汽车厂商对O20模式的逐步认可,很有可能对现有4S店模式形成冲击”。

  微信电商大举扩张

  在双十一尝到微信的甜头后,双十二期间,易迅对微信这个渠道更加倚重。

  12月12日,易迅网宣布,其运营的微信“精选商品”正式升级,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一日一品”、“品牌特卖”、“数码极客”、“非吃不可”、“乐活家居”、“宝贝计划”等六个频道,按照不同购物主题进行了商品品类的丰富。而此前于双十一上线的微信“精选商品”,在每天仅有15款商品推介的情况下,都取得了惊人战绩。

  在品类扩张的同时,微信新版“精选商品”在购物体验上也做了改进。消费者在享受此前所具备的极简购物流程的同时,还可以查看商品详情和参数,更加全面的了解商品情况。

  互联网试验室董事长方兴东对《证券日报》表示,“非常看好微信在电商领域的发展空间,微信的出现将颠覆现有的电商模式”。

  不过,分别是易迅与微信竞争对手的京东与易信,在双十二期间也首次携手“抗敌”,联手打造“双十二家电盛宴”。用户只要注册易信即可获5元京券,关注“京东家电”易信公众号则可获得50元东券。此外,“京东家电”易信公众号每天还推出5款专享爆品。

  据《证券日报》了解,除了上述三家玩了一些“新奇特”之外,其它电商则依旧是以“低价牌”为主,并通过“时间差”进行竞争。比如,国美在线的双十二促销由以往的一天升级至7天7夜;1号店也将双十二促销时间延续为3天;而苏宁易购则提前一天,在12月11日便开始双十二促销,并拖后三天才结束。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