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新股王”中国信达继续受到市场追捧,收盘价仍比招股价高出近两成半。此前该股在招股期间即受到机构投资者的疯狂追捧,冻结的金额高达1540亿港元,超额认购倍数达到了160.1倍。从投行的态度看,中国信达逆经济周期的商业模式最被看好。
首日仍受追捧
昨日,中国信达,开盘即高开近22%,盘中资金仍然继续追逐,该股股价一度冲至33%,至昨日收盘,该股报收4.5港元,涨幅达25.7%。
此前,中国信达作为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上市第一股,在发行期间已得到市场的追捧,公告显示,该股公开发售期间冻结的金额高达1540亿港元,这一数字创造香港市场近三年来新股冻结认购资金新纪录。该股每股最终按上限3.58港元定价,超额认购倍数达160.1倍。
为了应对市场的追捧,为满足香港公开发售的超额需求,中国信达采取一人一手的分派方式,同时采用重新分配程序,在港发售股数由原计划的2.66亿股增至10.64亿股,全球发售占比也由5%提高至20%。
资料显示,公司于1999年由财政部全资设立,于2012年引入来自社保基金、瑞银、中信资本及渣打共计约人民币104亿元的战略投资,新增股本占投资后总股本的16.54%。
看好商业模式
从已出具的外行报告看,大都看好中国信达的商业模式。野村证券认为,在目前内地经济的下行周期,公司是可以选择性地以折扣收购不良资产,因银行相关的资管公司缺乏资本,预期公司能在经济改善后,受惠资产价格上升,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定于5.1港元。
大和认为该公司业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折让价买入不良资产,然后以较高价值出售;另一种则是重组收购的债务,而信达也有管理受委托的不良资产,其税前股东回报率由2011年至今年上半年,分别达44.5%、31.4%、30.4%。截至去年底,公司在中国四大资产管理集团收购的不良资产中,占比达42%,2010年,信达率先获内地当局批准,管理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其他三家资产管理集团并未得到批准开始相关业务,在行业中属领先。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信达的来自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价值,分别约370亿及490亿元人民币,而集团收购成本仅分别为180亿及250亿元人民币,而信达目前也有通过附属营运资产管理及金融服务业务。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信达债转股资产组合的帐面价值为437亿元人民币,资产涵盖煤炭、化工、金属等重点资源性行业,而且大多是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海通国际证券环球投资策略董事潘铁珊认为,上市后公司料将收购更多不良贷款,日后业务快速增长是公司卖点之一,而公司多年来的坏帐管理经验有助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