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信托行业可谓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年。平凡指的是,今年信托市场的发展稳步向前;不平凡则是指,其资产规模突破了10万亿大关。
其实,早在去年市场就已经预测信托资产规模会在今年达到10万亿,所以这个数字并没有掀起市场太大的波动,但由此却引爆了“信托行业拐点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无论是资产规模季度增速还是产品平均收益,信托业在今年均略有疲惫之态。也许就此断言信托行业的规模扩张已经迎来拐点还为时过早,但在泛资管时代,面临银行、保险、基金、券商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信托行业“以创新求发展”的业务模式拐点,或许已经真正来临。
发展速度或放缓
中国信托业协会5日发布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合计为10.13万亿元,突破10万亿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到60.3%,实现利润总额389.84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无论是资产规模季度增速还是产品平均收益,信托业在今年均略有疲惫之态。截至到三季度末,今年信托资产规模季度增速环比均呈现下滑走势,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16.9%、8.3%、7.16%;与此同时,信托产品前三季度的产品平均年收益分别为8.99%、8.64%、8.77%,而去年四个季度信托产品的平均年收益均超过9%。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向记者表示,支撑信托业过去几年快速增长的主导业务模式是非标准化的私募融资信托,而“泛资产管理”政策正在日益削弱信托行业的这项制度红利,加上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取向和经济下行周期的开始,使私募融资市场呈现出需求递减、风险递增、竞争加剧的中长期趋势,由此也动摇了信托业私募融资信托经营模式的市场基础。
去年5月份,证监会、保监会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旨在给其他金融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松绑”,大资管时代来临意味着信托行业的制度红利优势渐行渐远。今年10月份开始试点的银行资管类理财产品也将为信托行业的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单一类信托资产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几乎占到了其整个规模的60%~70%,加上集合类和财产类的银行资金,可以判断来源于银行的资金至少占到整个信托资产总量的一半以上。而记者统计发现,自2012年一季度至2013年三季度末,信托产品中的银信占比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多位信托行业研究员亦向记者表示,银行资管计划的成行以及规模的扩大,券商、保险公司等的加入均对信托行业构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信托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明显放缓。
竞争压力促转型
对于信托行业是否临近规模拐点,行业人士持有不同观点。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师李旸认为,今年三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增速放缓是其临近拐点的主要证据。而周小明则从发达国家信托资产规模与GDP的正相关关系出发,认为中国的信托资产规模可以达百万亿级别。
李旸表示,受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影响,未来信托业的发展步伐将会放缓,而信托公司也处在需要转型的阶段,未来只有通过产品创新才能赢得市场。
对信托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周小明也表示,信托公司需要转型,但首先必须对未来业务的逻辑起点进行切换,即从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切换到投资方的投资需求上来,更多地立足于委托端客户的理财需求开发、设计相适应的信托产品。
提到信托产品的创新,人们不得不将目光定格于中信信托在今年首创的土地流转信托产品和消费信托产品,这两款产品可谓开了中国信托业历史的先河。
除此之外,北京国际信托也推出了针对土地流转的信托产品,五矿信托则拟成立“五矿信托-影视艺术品投资基金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某信托公司的总裁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信托产品需要创新,但是对于创新模式很多信托公司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对中信信托的土地流转产品,他至今仍没有弄明白其是如何实现盈利的。目前各大公司的积极参与,主要原因是出于如果将来这块市场做大,现在不参与就会后悔这样的担忧。这其实是一种很无奈的局面,因为考虑到信托行业目前面临的发展速度放缓以及竞争形势加剧等情况,信托公司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