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双12要来了 又一次钱包劫?

2013年11月26日 10:42    来源: 重庆晨报    

  随着12月的临近,阿里巴巴开始筹划又一个网络促销日———12月12日的淘宝“双12”。近日一直活跃在“来往”中的马云,借助“扎堆”发表了对今年双12的定位。他表示,淘宝“双12”是阿里巴巴实现“双百万战略”的重要一步。

  据悉,今年淘宝“双12”促销活动的主题是“万能的淘宝”,时间将持续两周。其间,每天会推出一个令消费者意想不到的服务或产品,并在12月12日当天达到高潮。届时,淘宝网上的几百万家店铺,将为网购用户提供上千万种的商品和服务。

  天猫双11刚刚过去,淘宝双12又即将到来。昨日,淘宝网总裁张宇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今年双12,淘宝将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划分出200多个购物场景,同时会在购物的各个环节中推出购物预测,给每位消费者呈现最合心意的宝贝。

  买家居可按装修风格来逛

  据介绍,这次双12将推出200多个“场景购物”,消费者凭着一个模糊的想法,甚至只是一个感觉,就能找到所需商品并一站购齐。淘宝双12的场景式购物从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对上千万商品、服务进行归类,涵盖了淘宝各种人群的需求,并且有效缩短了用户逛店的路径。

  例如,在双12全新的“母婴市场”,妈妈们可以从孕前期、孕中期、孕后期、0-3个月、3-6个月……一直到3岁的各个阶段进行选择、对号入座,从而进入不同的购物场景,每个场景都会呈现出最适合该阶段人群购买的产品。

  双12家居市场的场景则是从风格出发,消费者按照“风格”来逛店,比如只选择一个“地中海”,就会呈现出一系列地中海风格的产品菜单,包括样板间推荐,以及最擅长地中海风格的设计师、装修公司的推荐。而婚庆市场则是按照结婚的各个流程环节而定。

  依托大数据自动推荐宝贝

  数据在双12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消费者找到自己最适合逛什么。据介绍,淘宝双12将在购物的各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购物预测,当用户登录“我的双12”页面后,就会出现一幅“我的2013自画像”,呈现出消费者在过去一年的消费特征。比如,如果在2013年你买得最多的是食品,淘宝会判断你是一个吃货,并从你一年的行为中推算出你的偏好,猜你可能会买的宝贝有哪些,再进行自动推荐。

  另一个有趣的功能是购物车自动巡航。在双12期间,所有淘宝用户都会发现自家的购物车“活了”,竟然能猜中主人的心思。当用户登录自己的购物车后,一点击自动巡航键,购物车将在全网范围内自动搜罗一批适合用户的商品,并呈现出来。

  据介绍,这些购物预测是淘宝根据收藏夹、购物种类、搜索记录、浏览记录等数据,为每一位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欲望清单,甚至购买同类型产品的人还在买什么等信息,也会成为预测的一个根据。

  每天公布一个“万万没想到”

  除了数据带来的有趣创新,双12也将呈现很浓的淘宝味道。张宇表示,自11月28日起的2周时间内,淘宝网每天会在官方微博上公布一个“万万没想到”的事件、功能或者服务,包括你可能从未吃过的食物、从未在网上卖过的新“物种”……假如你身处一个大超市里,对每种宝贝的停留时间是3秒钟,那么看完这些宝贝的时间几乎是一整年!

  此外,淘宝二手作为今年淘宝双12第一个亮相的会场,招呼剁手党们一键转卖家里的各种压箱底的东西,给双12的活动腾出空间,顺便还能给支付宝回点血。数十家法院将推出超值的司法拍卖,多位娱乐明星、艺术家、设计师、美容专家、美食家、育儿专家等也将在双12悉数登场。

  手机用户可享秒杀商品

  手机淘宝方面介绍,今年双12,只有使用手机淘宝客户端,用户才能参与以人气最旺的商品秒杀活动,“今年所有的秒杀商品会全部放在手机淘宝上进行,具体的秒杀商品信息将在12月9日公布”。

  淘宝方面表示,对于以前没有登录过手机淘宝客户端的用户,将会在秒杀页面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提醒用户下载和登录手机淘宝客户端。用户只需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即可登录手机淘宝继续秒杀。

  同时,手机淘宝客户端还将在双12前推出“定时抢购”闹钟提醒插件,帮助用户提前设定好商品秒杀时间,以免错过喜欢的商品。

  推出全新的“扫码购”服务

  淘宝网昨日还宣布推出全新的“扫码购”服务,今后所有淘宝网商品的详情页面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淘宝客户端的扫码功能扫一扫,就能将商品导入手机,继续完成浏览、支付、分享等购物流程。

  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总监尚文介绍,二维码方便消费者将淘宝网上任何一件商品导入到手机中,在用户不方便通过电脑浏览或购买商品时,可以继续在手机上完成操作。此外,有很多用户会在公众场合或公共设备上“淘宝”,如网吧、公司、咖啡厅等,此时通过扫码购在手机上完成购买和支付环节,可以大大降低账号被盗的风险。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