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创新以产权多元化为趋势

2013年11月19日 08:30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对其两万字的决定的解读成为焦点,“金融创新”成为专家口中的关键词。

  西南财经大学微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洪燕:

  顶层设计尊重底层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在我看来,这里面涉及到跟民营金融或者金融体系改革有几条值得关注,一是“积极发展混合经济”,这里面提到过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有利于国有资本提高功能和竞争力。二是完善价格机制,这是一个信号和趋势,第12条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允许具备条件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机构,这个地方提到发展普惠金融,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未来金融应该是产权多元化为支点公司治理结构改造,通过多元化产权打造富有竞争力机构,这一定是个趋势。

  健全完善金融体系,未来金融市场应该是一个竞争性市场,如何打造这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值得关注。大家会看到多层次资本市场或者多层次金融市场打造。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了我们很多信号,给了我们产权多元化信号,给了我们多种产品信号,但在这个信号中我们能否抓住,其实借用温州金融改革者的话说,顶层设计很重要,但是最重要还是顶层的设计、改革应该尊重底层创新。我们能否从这一波金融改革体系当中找到定位,能否找到很好项目去发现价值,能否去控制风险设计不同金融产品,能否通过不同方式找到资金,是在这一轮改革当中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涌邦集团董事长王斌:

  金融需要实体支撑

  国家这几年让融资担保、小贷、融资租赁、私募股权基金出了一些政策,给了一些创新空间。民间金融承担了巨大风险,它是靠市场竞争,靠市场倒逼它必须创新,才能活下去。现在金融领域国家说放开,提倡金融创新,现在四川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有些领域,比如像融资担保领域还是处在一个国进民退阶段,因为出台一些游戏规则,制度条例,比如四川都是有利于国有资本担保公司,银行对民营担保公司有一定歧视。

  我们在两年以前就对民间金融做了很多调查思考,甚至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学习,我们创新了一种民间金融的理财模式叫做四川模式,也叫第三模式,通过融资把出资方、中介方和担保方四方组成的比较好的金融模式,我们是四川第一家,现在四川有上千家了。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完全阳光的规范操作,绝对不会出什么风险。这几年金融创新设备要有创新理念去发现市场,研究市场,现在我感觉有点全民金融化,都觉得金融这个行业赚钱,很多产业资本在往金融资本转移,比如各个大学很多平台公司,有很多在财大接受再教育都是想找个机会从实体转向金融,实际上有很大危险,金融必须靠实体支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金融最核心的东西是金融风险,不是谁都能进入金融行业,它的核心东西发现价值,管理风险,金融风险,所以应该从这个理念来创新。

  竞天公成律师事务所所长彭永臣:

  巧用民间借贷的“变化”

  谈到民营经济我想把范围缩小一点,缩小到现在的民间借贷。现在民间借贷如火如荼,最近一两年乃至追溯到三四年前,在中国大地上,民营的金融企业蓬勃发展。今天说金融创新,我想说民间借贷的发展变化。

  有很多投资公司从事这类业务。民间借贷在法律上有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是借贷主体;第二,借贷合同关系是否有效;第三,法律问题如果产生是利息,法律上叫做支息,这个利息给不给付。民间借贷本身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对正规金融区分主要是看贷款主体,对民间借贷概念范围,司法部门规定是指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借贷,自然人与公司及其他组织之间借贷。

  民间借贷的变化对现在的投资公司相当有价值,现在的变化在于对于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的企业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拆借行为,只要贷款方就是提供资金的一方并非以资金融通为常业,不认为不合法。

  中国国际财富联盟董事长袁清和:

  房地产改革要软着陆

  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经济改革这一主题,我认为,中国应该在政治体制职能改革的同时进一步真正地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第一是放权,再是让利,开放。改革的同时法律不能延后。第三,拉动经济不能仅仅靠拉动内需,光拉动内需是不行的,必须要创外汇。第四,对房地产限制应该让房地产软着陆,不能一竿子打死。中国老百姓都是用毕生的钱买来房子,是银行借款来的,如果这样做可能也会出现雷曼事件,所以要软着落。老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才能民安。

  中国出动4万亿拉动内需,干了些什么,修高铁,修高速公路,修机场。如果当时4万亿让民营企业收购,2008年金融风暴,国外企业面临倒闭,经济廉价的时候收购,例如四川一个企业家收购悍马,没有成功,不让收。如果4万亿去收购,对于这些资产到今天欧盟美洲经济复苏的时候企业增值,至少我们国家经济改革要提速5年。但是民营经济没有分到羹,这4万亿都是国营分了。

  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盖凯程:

  重视三大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贯彻好这一精神需要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有一个清晰判断和把握。李克强总理曾给中国经济运行设定了一个合理区间,区间上线是通货膨胀,下限是稳增长促就业。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威胁是长期的,国家通货膨胀的成因非常复杂,面临着外部输入,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二个挑战,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走入下行拐点甚至是硬着陆的巨大风险。对外来讲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外部需求不断萎缩,这些都对我们出口就业产生巨大压力。

  第三个挑战,资产泡沫崩溃的巨大风险。资产泡沫崩溃具有更大不可控性,隐藏着巨大风险。股市已经存在着崩溃边缘,已经丧失了融资和价格评估功能,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实体经济强有力支撑。该如何破解这个困局?个人觉得,贯彻好三中全会精神,真正搞好收入分配改革,形成三中全会所描绘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构建一个真正的橄榄型社会,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