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建立推动深化改革的问责机制,谁敢阻扰改革,妨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妨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妨碍公平、正义与效率的实现,就把它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这一天,沪深股市大涨。市场以热烈向上的态度,迎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出台。显然,广大民众对此期待了许久。
不仅中国人,国际社会同样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决定》,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这份蓝图看上去是中国执政党‘过去10年来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路透社援引经济分析师鲍曼的话说,“中国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美国《华尔街日报》则说,“它描绘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对未来5年甚至10年工作、事业、生活前景作出预判的重要前提。所以三中全会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判断未来的重要时间窗口。这一次,三中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透过《决定》,我们可以判断说,无论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从改革的决心和魄力来看,这次改革,都堪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最引人注目的一次。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引用邓小平南方谈话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人,对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有着充分而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态度很诚恳,对问题、对矛盾没有回避。“这些年来,群众对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反腐败问题一直是党内外议论较多的问题。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
只有敢于面对问题,面对矛盾与冲突,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毫无疑问,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国内外环境都早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当前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腐败现象严重,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在于深化改革,更在于改革的落实到位。
对民众来说,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那就是涉及到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否得到解决,就如习近平所言:“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光有立场和态度还不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行动最有说服力。”如果若干民众强烈期待解决的问题,能得到立竿见影的解决,那么他们拥护改革的决心和动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当然,我们深知,改革是一场痛苦的自我革命,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决定》所带来的震动依然很大”。我们深信,《决定》让中国民众坚定了对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信心,但同样,《决定》对固有利益的触动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地方政府,要好好学习《决定》,根据决定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敢于“割自己的肉”。如果各领域依然留恋已有的既得利益,迟迟不出台解决痼疾的改革配套措施,或者出台的改革措施相互牵扯,那么,中央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恐怕也不会令人乐观。对此,有必要建立推动深化改革的问责机制,谁敢阻扰改革,妨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妨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妨碍公平、正义与效率的实现,就把它扔进历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