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屡屡夭折,其中不乏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者。
IPO停摆促使资产重组热潮涌动,一些上市公司在其中追逐市场热点和概念,迎合市场炒作。日前,监管层表示将通过试行“黑名单”等制度强化监管。此举能否遏制上市公司投机重组?
11月8日,华策影视发布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方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被暂停,并可能存在被终止的风险。
第四季度以来,不少公司宣布暂停或终止资产重组,除了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外,理由不乏价格谈判失败、经营理念不一等。然而,结合宣布资产重组消息前的股价大幅提升,很难不让市场产生猜想。
市场人士认为,尽管上市公司终止重组常借谈判失败,时机不成熟等解释,但事实上,停牌前股价异动,是影响资产重组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近来并购重组市场中存在少数上市公司追逐市场热点和概念,涉嫌通过非实质性的跨界投资、业务转型等方式迎合市场炒作,还有个别公司发布利好消息的同时,大股东减持股票,这些投机性重组引起了监管部门关注。今年以来,深交所已完成710只/次的股票停牌核查,上报异动快报120起,其中涉嫌内幕交易49起。
下半年以来并购重组“扎堆”,不免为内幕交易的滋生提供温床。分析此轮并购重组集中出现的原因,专家认为主要有三:一是IPO融资通道不畅;二是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的实施;三是投资者对大部分重组概念股有极高的热情。
热潮之下,必有暗流涌动。在这一轮资产重组热潮中,市场出现过度炒作概念、重组资产估值过高、内幕交易等现象,监管层日前发出了严加监管的信号。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期将采取具体措施强化并购重组行为的监管,例如,在重组预案披露中,重点关注标的资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在估值、市盈率、市净率等方面差异的分析,充分揭示高估值、涨幅大、股东减持等风险;视情况要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进行实地核查并出具专项意见,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鼓励公司在重组方案披露后召开投资者和媒体交流会,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充分说明;在内部监控方面,试行上市公司“黑名单”制度,将热衷于追逐市场热点的公司列入重点监控等。
然而,“黑名单”实施后是否收到实效?专家认为,须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以及列入“黑名单”后的相关惩处力度,“实施力度决定了这一举措对企业是否具有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