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王亚伟三季度大赚数亿 及时搭上创业板的“快车”

2013年10月31日 07:39    来源: 扬子晚报    

  作为曾经的公募基金一哥、华夏基金招牌人物的王亚伟,自从“公转私”后,他的操作手法越发隐秘,只有在上市公司公布季报和年报时,王粉们才有机会一窥究竟。

  王亚伟概念股一直是股市投资者追求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市场一度盛传王亚伟业绩平平。但在三季度,王亚伟概念股全线上涨,这或许让王亚伟不用再直接回应质疑了。

  随着前日桂林旅游、安彩高科、北大荒3家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公布,王亚伟二季度末16只重仓股的三季报已全部披露完毕。三季报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收益颇丰的王亚伟曾进行过大幅调仓,快速减持了相当一部分涨幅较大的重仓股,同时买入了8只个股,这次调仓换股涉及的资金超过2亿。

  搭上创业板的财富列车

  根据此前公布的中报,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王亚伟创建的昀沣私募基金曾重仓持有吉林敖东 、兰州黄河、桂林旅游等16只个股,在第三季度里,这些个股无一下跌,平均涨幅高达25.44%,而同期沪指的涨幅只有9.88%。显然,在第三季度,王亚伟的业绩表现不俗。

  不过,这一业绩表现显然与他及时搭上创业板的“快车”有关。数据显示,王亚伟二季度末时持有的16只股票中,有6只是创业板股,占其持股市值的60%。投入资金最多的乐普医疗、三聚环保两只创业板个股,三季度时持股市值就增长了2亿元以上。数据还显示,王亚伟持股中涨幅最大的戴维医疗,也来自创业板,在第三季度,该股上扬了89%;而同样来自创业板的尤洛卡,在第三季度也有40%左右的涨幅,为王亚伟贡献良多。

  三季度时曾大幅调仓

  公开数据显示,除乐凯胶片的持仓没有变化外,其他15只二季度末时的王亚伟概念股均在第三季度遭到王亚伟不同程度减持,其中,北大荒、安彩高科、啤酒花、尤洛卡、海伦哲、和晶科技、戴维医疗、吉林敖东、兰州黄河、桂林旅游等10只股票遭遇的减持力度或许最大,王亚伟旗下的昀沣私募基金已不在这些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单上,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股票很可能被抛得一股不剩。

  记者分析发现,三季度时被王亚伟“抛弃”的重仓股,大都涨幅很大,显然,王亚伟在三季度时奉行的操作策略就是“逢高减持”。

  8成资金投创业板中小板

  在逢高抛售股票的同时,王亚伟也在三季度期间继续买入了为数不少的股票,其持股市值依然保持在10亿以上。增持的个股包括星星科技、三诺生物、润和软件、海南高速、准油股份、中利科技、普利特、龙力生物等8只。不过,如果仔细看看这些股票的代码就能发现,尽管王亚伟在第三季度大调仓时减持了部分创业板股票,不过,他在创业板股上的持股市值并未减少,反而从二季度末的6.5亿增加到了三季度末的7.58亿。例如,三季度末时,王亚伟依然重仓持有乐普医疗、三聚环保两只个股,其中的持股市值合计超过5亿元,约为其持股市值的一半左右。

  不仅如此,王亚伟还盯上了中小板,投入过亿元买入了4只中小板股票,每只股票的投资金额都在数千万。以此计算,王亚伟买入的中小板、创业板等中小盘股的市值已近9亿,约占其已公开持股总市值的约80%。

  ■记者手记

  王股神思路不变手法略变

  投资者之所以如此关注王亚伟的持仓变化,除了希望能搭上“股神”的顺风车外,更多的还是学习研究成功者的经验。

  从目前曝光的三季度王亚伟概念股来看,王亚伟的投资思路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依然以“快进快出”、紧跟市场节奏为主,但在操作手法上却有一些新的变化,例如,虽然王亚伟现在仍对重组概念股情有独钟,不过,与在公募时有所不同的是,王亚伟如今买入重组概念股并不会押下重仓,投入的资金大多在数百万之间,即使是投入最多的重组概念股乐凯胶片,也只有3000万元左右,占资金比例不足5%。王亚伟目前重仓持有的个股,主要是环保、医药行业的成长股。此外,他仍然不忘参与市场热炒的题材,介入海南高速、中利科技等便是佐证。

  据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