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下调评级以及标普看空银行业的消息令A股在“6124”这个最高点的纪念日看上去很被动。我们不禁要问,外资投行的看法对A股到底有多重要?笔者认为,挺重要但不值得迷信。
公开信息显示,摩根大通下调A股评级的主要逻辑就是成长股的估值高、经济出现周期性放缓。而标普则以“信贷成本攀升、利差收窄以及非利息收入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等理由看空银行业。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类似的观点国内机构几乎天天都在警告,市场却总是视而不见,但从外资机构的嘴里冒出来,似乎天就要塌下来了。不否认国际巨头对市场的判断有“独到”的眼光,但也不值得迷信,他们多半也是隔着纱窗数星星,不一定靠谱,连诺奖得主席勒都未能给中国楼市把准脉。
实际上,过去外资机构看空A股,甚至是唱空中国的报告铺天盖地,似乎除了2008年2月和2009年部分机构或者大师猜对了外,多数时候都是凭借大牌效应,准确性也只是差强人意。今年五一节前,“卖空大师”尼克斯联合对冲基金创始人吉姆·查诺斯发布抛售中国投资标的的言论,引发A股4月23日突然大变脸暴跌2.75%。索罗斯以及三大评级机构等纷纷表示“不看好”中国市场,其理由和现在的基本一致,无非是经济增速下滑、债务规模扩大、银行信贷质量堪忧等方面。但股市5月份还是大涨了5.63%。
在2007年4月底,外资机构纷纷指出,A股估值过高,半年后沪指创下6124点的高峰。不过,2008年国际空方说对了一半,高盛在2007年四季度认为A股的总回报率为-11.3%,但当年A股实际大跌了65%。
因此,对外资机构的观点,无论是唱空还是唱多,投资者都要理性对待,不要迷信,谁都看不透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