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外资投行唱多中国经济 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改善

2013年08月16日 07:5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期外资投行密集发表对中国经济的乐观评价,认为中国经济前景有所改善,经济大幅下滑的风险降低,但三、四季度的经济复苏进程仍将有反复。有外资机构认为,从地方政府对下半年工作的部署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稳增长”意愿较高,但资金紧张问题严重,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将决定经济反弹的可能性。

  外资投行唱多中国经济

  摩根大通认为,三个因素将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复苏:一是持续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稳定的民间房地产投资,二是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改善,三是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基于此,摩根大通维持今年中国经济增长7.6%的预测,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步加速,但复苏势头较温和。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认为,7月统计数据似乎显示中国经济开始回到正常状态,最坏的情况可能已过去,但经济上行仍会相对平缓。高盛指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政府正在努力维持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包括对房价上涨更大的容忍度。瑞银证券指出,实体经济活动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是持续至今年初的信贷强劲扩张的滞后效果,也受益于房地产建设活动销售持续稳健增长的带动,但7月宏观数据展现出良性组合,即信贷增速进一步放缓而实体经济增长回升,这有力地提振了市场情绪。

  伴随中国经济企稳的预期,海外市场各类“中国敏感资产”纷纷走高。伦敦铜自8月以来累计上涨6%左右,价格一度创最近两个月高点。在中国7月经济数据发布当天,伦铝、锌、铅和镍均大涨2%左右,触及6月初以来的最高点。

  在美股市场,中概股近期表现强势,中概股指数涨至6个月高点。分析人士表示,这一方面与美国资本市场整体转暖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海外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看好。

  在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海外资金也呈现出流入迹象。近期人民币即期汇率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小幅回升。8月以来,招商外汇供求强弱指标显著回升,外汇占款进一步改善的信号较明确,这意味着5月以来新增外汇占款规模下降的趋势可能出现阶段性扭转。

  货币政策成重要评估指标

  多数外资机构认为,三、四季度的中国经济数据可能仍有反复。法国兴业银行认为,进出口数据的增长显示外部需求企稳,但还不是强有力复苏。

  巴克莱首席执行官安东尼·詹金斯近期表示,中国未来几年经济增速很可能在6%至8%之间,这一速度对中国来说更加可持续。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相比,如今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新时代,经济增速已经结构性放缓。

  货币政策成为机构评估中国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莫尼塔公司研究报告指出,预计今年后5个月财政支出增速可能达11%左右,但中央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仅剩250亿元,今年修改预算扩大赤字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莫尼塔8月中旬草根调研反馈的情况显示,工程施工方资金紧张的问题仍较严重,货币政策将成为下半年稳增长的关键。

  中银国际认为,当前由房地产、债务扩张和投资反弹拉动的经济增长很难持续。随着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审慎,社会融资和M2供应增速明显回落,下半年国内经济将保持缓慢增长态势,短期内很难进入上升周期。

  分析人士表示,经济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过去几年货币信用扩张累积的金融风险需要消化。从平衡稳增长和控风险的角度看,近期经济增速的企稳降低了货币总量放松的可能性。

  华泰证券认为,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受制于财政收入下行和房价高企,刺激政策难以超预期。海通证券认为,7月经济的短期反弹得益于投资驱动的稳增长政策,但带来了传统过剩部门的产能扩张,挤压了服务业投资,而在稳增长余地加大的背景下,微调政策可暂缓,应接受经济下行和调结构。

  经济复苏持续性尚需确认

  中国结算公司公布的7月统计月报显示,QFII机构当月新开24个A股账户。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微刺激政策的出台,经济托底企稳可能性大大增加,境外资金在中国资本市场分一杯羹的动力增强。QFII以往的布局思路显示它们看好业绩增速稳定、估值偏低、技术指标显示超卖迹象、在所属行业中扮演龙头角色的蓝筹股。

  针对周期股,券商人士指出,周期类行业短期存在继续反弹的可能,但风格拐点尚未出现。在政策托底改善情绪、成长股全面泡沫化、周期品库存较低以及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振下,机构配置型需求将可能带来周期类行业继续反弹,但不足以成为风格转换的拐点。

  就短期周期股投资而言,市场人士指出,经济数据超预期的持续性尚待检验,经济复苏尚需证实或证伪。

  海通证券对比去年末的银行股领涨行情后指出,当时经济增长的持续回升消减投资者对银行系统不良率担忧,十八大后市场对新领导人未来执政和改革充满信心和期待,从而改变了市场预期,场外资金入场。但近期市场缺乏扭转预期的事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是个时间点。

  中银国际认为,目前补库存仍在继续,经济景气程度也有进一步上升的迹象,但流动性压力越来越大。近期长端国债利率持续上升,中国人民银行则以维持短期利率稳定为主。补库存的景气与流动性紧张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激烈,市场未来的波动也会越来越明显。

  基金业人士指出,在投资策略上,继续看好业绩超预期且行业景气度向上的成长股,同时,对于没有业绩支撑的概念炒作型成长股以及部分行业并未反转的周期股,应注意风险。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