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百姓、企业家和专家眼中的9月份CPI

2013年10月15日 09:55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CPI破“3”影响有多大——百姓、企业家和专家眼中的9月份CPI

  3.1%——14日公布的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突破3%,创下7个月来新高。突破3%的物价水平到底是怎样的?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字,百姓、企业家和专家们感受有何不同?

  “我们感觉9月份物价涨得厉害,可不只3%。可能是赶上中秋节的原因吧,鸡蛋一斤从4块钱涨到了5块多钱,青菜一斤都4块多钱了,一块五一斤的水萝卜苗成了热销货。”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市民陈红女士告诉记者。

  从国家统计局对50个主要城市食品价格监测数据看,今年9月份的食品价格比去年9月份的确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大白菜每公斤平均售价从2.91元涨到3.22元,黄瓜从每公斤4元涨到5.73元,五花肉每公斤从25.42元涨到26.56元……

  陈红和丈夫都是下岗职工,两个人的月收入仅有两千余元。这样的菜价水平让她有些吃不消,现在她尽量晚上去买菜,虽然菜不是很新鲜但便宜些。即使这样仔细算计着,菜金也大约增加了四分之一。

  “希望国家能够多想点办法解决买菜贵的问题,最好在菜价过高的时候给低收入者发些补贴。”陈红建议。

  河北省邯郸市市民李刚在国企工作,在当地收入属于中上,菜价上涨对他的压力不算太大,但去商场买衣服、下馆子吃饭贵了不少,还是觉得物价上涨的压力挺大的。

  而企业,对物价上涨的态度则有了两面性。一方面,产品出厂价格高一些,企业利润增长空间就大;但另一方面,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又增加了成本,就会加大生产经营的压力。

  中粮成都产业园大米厂负责人杨海涛告诉记者,大米厂成本上升比较明显,光原粮收购价格今年就比去年上升了8%。粮食价格上涨,下游加工企业的成本也会上升,比如方便面、糕点等食品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现在的市场定价能力还不强,老百姓买东西还是选择相对实惠的,因此,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将加大。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物价,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CPI。就全国而言,加权平均出一个总体的CPI是必要的,主要是用来衡量通胀水平,制定货币政策。从全国总体水平看,3.1%属于温和可控的范围。”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

  很多人把3%看做CPI的“警戒线”,但今年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是控制在3.5%。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看来,3.1%的CPI同比涨幅总体上问题不大。“中国经济刚刚企稳,货币政策稳健,看不到物价全面快速上涨的可能。CPI破‘3’略微超出了预期,提醒我们要警惕通胀压力的上升,但这不是眼前最突出的矛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9月份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的推动,受节日、气候异常等特殊情况的影响较大,并非全面上涨,货币政策不必进行大的调整。眼下,要采取措施防止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但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还是应当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上。(记者刘铮、李延霞、陈伟炜、王敏采写)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