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来到河北省一家主要生产中厚板的民营钢铁企业时,负责人刘老板正在为日渐减少的订单发愁。
刘老板说,以前生产长材时,日子还勉强过得去,近几年不断提升产品档次,趁机杀入高端板材生产领域,没想到竞争更加激烈。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就在中国钢铁业低端过剩广遭诟病时,不少中高端产能也因供过于求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在近日召开的“2013年国产铁矿石产业链高峰论坛”上,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秘书长刘效良指出,按照合理产能利用率80%计算,10大类钢材品种中,只有镀锌板、棒材和钢筋达到合理产能利用率,其它钢材产品产能处于状态,尤其是型材、中厚板、热轧宽带钢等所谓高端产品产能利用率不足70%。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整体运行仍然艰难,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23%,主业还处于亏损边缘。这种微利状况是企业长期以来扩张型的发展方式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业内普遍认为,钢铁行业长期以来实施的“核准制”政策,片面追求大型化,大高炉、大转炉、大板卷轧机超常发展,产生一定额问题。
记者在钢铁大省河北进行调研时也发现,在政府积极推进钢铁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争相上马中、高端项目,出现“汰小上大”、“汰低端上高端”投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钢铁产能越淘汰越高,迅猛扩张,产能过剩的类型也由过去低水平产品重复建设蔓延到高水平产品。
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说,前几年受转型升级大气候影响,有些钢厂只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屑于普材,但是在整体市场需求较弱的前景下,不得不和中小钢厂抢普材的饭碗,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下游用户正是看到了这一状况,用招标把价格一降再降。
“当前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简单用总量过剩来概括并不全面,真实情况应该是结构性过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邓崎琳做出这样的评价。
“不要过度妖魔化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徐乐江认为,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行业的充分竞争,对需求方来说是有利的。市场需要的是充分竞争,但要避免恶性竞争。目前出现的所谓高端产能过剩实际是产量的短暂过剩,是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钢铁与下游产业发展周期不同步的必然现象。
针对钢铁业近期出现的“高端产能过剩”现象,一些专家认为,厘清市场和政府在解决钢铁产能过剩中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防止“高端产品过剩”,避免重蹈低端产能过剩的覆辙,政府既不能乱指挥,也要有所作为,国家如何有效遏制这一系列有违统一规划布局的现象,对后期钢铁行业生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