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股东的银行背景大肆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而多只偏股基金业绩则垫底
节后第一周就有多只基金开始发行,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更是两只基金同时上柜。事实上,工银瑞信已然是今年以来发行新基金最多的公司之一,其中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然而,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一方面产品扩容带来人手的紧缺,基金经理大多任职年限较短。另一方面,重心的偏移带来业绩的偏科,偏股基金业绩大多位于同类基金中下游。
工银瑞信领衔新基发行
国庆节后的第一周,新基金发行明显提速。数据显示,本周新上柜的基金共达11只,加上节前已在发行的6只基金,本周在售新基金总数增至17只。从类型上看,其中仅有6只为偏股方向基金,其余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工银瑞信本周有两只基金同时开卖,其中工银瑞信添福为债券型基金,工银瑞信信息产业为股票型基金。事实上,工银瑞信今年以来一直是新基金发行中的“大户”。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止10月11日,已有270余只新基金成立,其中工银瑞信旗下就有12只新基金成立,为基金公司中新成立基金最多的一家。再加上两只在发基金,工银瑞信未来新成立的基金将进一步领先。此外,据证监会9月22日公布的《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表,工银瑞信还有两只债券型基金已上报待批。“四季度历来就是基金公司冲击年度规模排名的关键时期,很多基金公司通过发行新基金来提升公司总规模,其中固定收益产品又是冲规模的主力。工银瑞信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规模排名。”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师表示。这从节后第一周发行的基金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就可见一斑。
固收产品规模占比高企
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在规模排名上一直非常积极,这一点从其成立以来的规模表现可以看出来。
2005年成立之后,工银瑞信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便在2006年末使得管理规模排进基金公司前10位;次年这一排名下滑至21位;2008年凭借新发行的基金取得较大规模,年末在基金公司中以752亿的规模排名第6位;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规模下滑,均排在第12位;到了2012年,工银瑞信通过债券理财产品规模超越千亿,跃至第7位。不过,截止今年二季度,其规模又再度回到千亿之下。
今年以来,工银瑞信是开足马力冲规模。年初,工银瑞信曾公开表示,今年预计发行20只产品左右,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约占60%。而在工银瑞信今年已成立的12只新基金中,仅有一只偏股方向基金,即8月末成立的工银瑞信金融地产,另有一只QDII基金工银瑞信标普全球,其余10只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整个发行市场上,偏股方向基金占新发基金比例约为三分之一,而工银瑞信几乎是一边倒的偏向固定收益类产品。以首募规模计算,今年发行的固收产品为其提供了约380亿份的规模。不过,由于不少理财基金在今年上半年遭遇大笔赎回,这一数字已大大缩水。而据WIND数据,截止今年三季度,工银瑞信管理规模中,固收产品规模占比达65%,排在所有基金公司第11位。占比高于工银瑞信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下。也就是说,工银瑞信是所有大中型基金公司中固定收益产品规模占比最高的。
基金经理很“年轻”
随着产品的大扩容,让人关注的是,工银瑞信尤其是其固定收益部门人手配备充足吗?
据WIND数据显示,工银瑞信目前固定收益类基金共有18只,任职的基金经理共有9人,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2只。杜海涛和江明波为固定收益部门的核心人物,任基金经理均超过8年,其余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均较短。如目前管理3只基金的谷衡,2012年11月起才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目前任职期限不足一年;工银双债增强的基金经理王佳也是今年1月才成为基金经理;仅有一位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超过3年。在此背景下,杜海涛和江明波除担任固定收益部的总监以外,还分别管理了4只和3只基金。与此同时,旗下基金经理的“一拖多”与“多对一”造成了交叉管理现象频现。例如工银保本同时由三位基金经理王勇、欧阳凯、何秀红管理,而这三位基金经理分别各自参与管理的基金数为4只、5只、6只。部分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还横跨了固定收益与权益类产品。
上述分析师认为,“这种人员架构的集中度较高,而高集中度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是业绩会很集中,可能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二是对核心人物的依赖程度较高。”
业绩出现严重偏科
人员的架构方式一定程度反映到业绩表现上。从业绩来看,工银瑞信固定收益产品业绩相对优于权益类产品。以债券型基金为例,工银双利、工银添颐、工银增强收益今年以来的净值涨幅排在同类基金前100位,工银信用添利和工银信用纯债的排名则分别排在第100位以后和第200位以后。
而偏股方向基金业绩着实乏善可陈,主动管理的偏股方向基金业绩大部分位于同类基金中下游。普通股票基金中,截止10月10日,工银瑞信红利今年以来逆势下跌13.37%,在335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第4,工银核心价值、工银消费服务、工银量化策略、工银大盘蓝筹排名均在同类200位以后,仅有一只基金排名跻身前100位;混合型基金工银精选平衡也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第3,跌幅为11.8%。投资者遭遇的“伤痛”可想而知。
并不太优秀的业绩反映到一级市场上即是频频出现发行的不理想。于7月17日发行的工银瑞信金融地产两度宣布延长募集,首募规模最终也仅有2.2亿元。而固定收益产品发行的强势也挡不住旗下债基偶尔也会出现延募——9月6日,工银瑞信双债增强债基宣布延长募集,最终首募规模仅有4.12亿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者赚钱难的同时,工银瑞信本身赚钱也并不轻松。有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行业平均的客户维护费率占基金管理费比例为17.28%,而工银瑞信却达到了26.21%,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作为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搞固定收益是它的优势。不过靠短期规模的增长,而没有把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没有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最终还是难立于不败之地。例如今年上半年的钱荒就让不少靠规模吃饭的基金公司尝到苦头,而一些业绩优秀的公司规模却出现逆势增长。只有良好的业绩才能实现规模循序渐进的增长。”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