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今日视点:改革付出的成本有哪些

2013年10月09日 09: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改革是需要成本的,不付出成本,改革将无法进行。那么,改革付出的成本有哪些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因此各方都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所言: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这就要不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这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成为经济转型的绊脚石。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传统和新兴行业领域。为此,国家也是频频出台相关的调控政策,以缓解这一矛盾。

  有分析认为,中国历来以GDP增速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GDP也成了考核各地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而构成GDP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又是主体,且投资又是地方政府容易“有所作为”的工具。加大投资不仅可以提升GDP增速,还可以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由于投资的投入产出比或成本收益比并不在政绩考核范围内,这与企业的投资行为有本质区别,且在目前的体制下,对投资决策和投资过程的监管又相对缺位,这就容易造成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

  而当政府下大力气整治产能过剩的时候,就会触及一些地方政府的利益。但是,不改革的话,市场内在的活力和动力很难释放,经济很难实现持续增长。

  因此,付出改革的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尽快抑制产能过剩,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引导和集中配置到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培育新的增长点上,不仅可以将当前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治理产能过剩,只能算是改革的一部分。我们看到,当下,我国一系列的改革都在陆续进行,金融改革是重头戏之一。

  从规模上看,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中国的储蓄率全球最高,中国资本市场市值、银行资产规模已居世界前列,这意味着中国有对金融产品需求最旺盛的市场。

  尽管如此,对金融改革依然不能停滞,要加快进行,不改革所导致的成本就会更高。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资本市场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资本市场必须为金融的薄弱环节提供支持。我们看到,在资本市场方面,我国整体来讲间接融资比重较高,融资的渠道还不够丰富。因此,就有必要开拓多渠道的融资渠道,为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而在这方面,国家也出台了多项举措,以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其实,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也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改革可能会带来阵痛,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而且,我们也要做好准备。因为,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市场健康发展,让资本市场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证券日报 择 远)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