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利率市场化:多路并进 叩关二十年

2013年09月29日 07:43    来源: 解放日报    

  试验区是一个点,不是整个金融市场。在这个点上开展利率市场化,不会对全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试验区的利率市场化实践,对未来向全国铺开,有着重要意义。不过,向全国铺开之前,仍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制度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次长跑。

  如果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算起,转眼20年;如果从1996年中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算起,也将近17年。

  得益于进一步开放的国家战略,这场改革将在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完成“关键一跃”。

  根据总体方案,未来将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

  牵一发而动全身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包括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市场来定价,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市场化配置。

  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对不同期限利率进行“明码标价”。谁家的存款利率高,你就会考虑把钱存到这家银行;而市场上“钱荒”时,银行就可能上抬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利率浮动后,惯于放高利贷的“地下钱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有一个较为漫长的稳步推进过程。

  美国从 1933年设立利率上限,到1986年完全取消相关条款,历经53年。若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酝酿打破利率上限开始,也有20年时间。即便如此,美国取消了利率上限以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从1980年开始,众多的小银行开始破产倒闭。 1987年至1991年,美国平均每年有200家小银行倒闭。其他西方国家也大多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

  这些实践表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急于求成。中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兼顾各方,协调推进。

  多路并进的改革

  金融领域中的一系列改革都与利率市场化有很大的关系。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改变资金的价格体制。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只有理顺这个体制,才能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发端于1993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多路并进”态势,曲折前行。

  1996年6月1日,央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了拆借利率,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

  这之后,1998年3月,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正式运行,尝试为金融市场提供1年以内产品的定价基准。至此,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开始成为判断资金供求形势的标杆,也是央行短期内货币政策走势的重要依据。

  不仅如此,银行间债券市场于1997年6月启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同期放开。

  1998年9月,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放开,国开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发行系统首次市场化发行金融债券。1999年9月,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今年9月,国债期货推出,也从侧面证明国债现货市场已实现利率市场化。

  先放开贷款利率

  与此同时,对金融机构的利率自由度的“松绑”,则更为引人注目。

  一如其他国家和地区走过的道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试水,也从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

  1998年10月,央行宣布,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不久,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扩大到30%。

  2004年1月1日,央行决定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客户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上浮70%;农村信用社自由度更高。

  同年10月29日,央行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

  2006年8月,央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扩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价空间。2008年10月,进一步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今年7月19日,除住宅按揭贷款外的贷款利率下限取消,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

  存款利率市场化,则更为谨慎。2003年7月,央行放开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2005年9月20日,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6种存款的定价权。 2012年6月8日,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目前,除存款利率上限仍受央行规定的区间限制之外,我国债券利率、贴现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外币存贷款利率等,均已实现市场化。

  仍需要遵循渐进

  要想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跳”,多位经济学家表示,仍需遵循渐进的原则。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彻底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推出其他相关配套措施。一是开放金融机构对存款利率的定价自主权,包括取消存贷比考核,推出可流通的银行存款凭证(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建立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参照,同时还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确保存款人的利益;二是必须培育新的政策基准利率,以便让央行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三是深化国企改革和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体制。

  这也是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承担的金融改革的关键一步。

  把利率定价权交给区内开业的银行,客户的选择权也大大增加,可以根据银行的利率高低,品牌、规模和声誉来确定去谁家存款或贷款。

  连平表示,“自贸试验区与区外境内的其他地区不同,试验区是一个点,不是整个金融市场。在这个点上开展利率市场化,不会对全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而围绕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改革措施,也有一块 “试错”与创新基地。

  境内关外,连通的是国际市场。一方面,不少中资金融机构已在香港特区甚至海外设立了分行,已有利率市场化的实战经验,试验区可为更多的中资金融机构提供摸索和积累市场定价和管理风险的经验。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可以探索对中外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情况的管理。

  “自贸试验区的利率市场化实践,对未来向全国铺开,有着重要意义。不过,向全国铺开之前,仍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制度。 ”连平说。

  


(责任编辑: 毛宇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