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马云在《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的演讲中曾说到,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事实证明,马云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令传统银行业高呼“狼来了”。央行在今年货币政策报告第二期已经正式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了互联网金融和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关系。
近日,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金融论坛”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金融家高峰论坛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分别表达了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迅速成为银行和电商最热门的词汇,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包括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商、民生等纷纷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而像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国美等著名电商企业也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研究互联网金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作为国内最早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专家,以及“互联网金融”最早的概念提出者,谢平认为互联网金融兴起最关键的宏观背景是全社会的数字化,大概70%左右的个人信息已经实现数字化。
他给互联网金融下的定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受互联网精神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到无中介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它包括七方面特点:第一,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应该是每个人的手机支付直接和央行支付挂钩;第二,大部分金融产品和支付本身联系在一起,实现金融产品货币化。“现在的金融产品和货币是两个概念,金融产品无法买东西,未来金融产品本身就是货币”;第三,基于大数据基础之上的信息处理、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将来的风险定价、风险评估和信息处理,不再完全基于财务报表分析,而是基于大数据基础上对所有行为进行数据分析;第四,金融市场运行完全互联网化,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第五,资金供求的期限和数量的匹配。不需要通过银行或券商等中介,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最终实现去中介化;第六,实体经济和金融产品的结合,金融和实体经济不再有明确界限;第七,金融产品简单化。
吴晓灵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工传递金融信息,办理金融业务,构建渠道,完成资金的融通。
“过去,传统银行是点对点搜集信息,只是用了信息技术的汇集加工,没有多头开放的信息源。互联网金融运用社交网站、移动支付、搜索引擎、云计算,基于新技术完成信用评估”,她认为,互联网金融主要做了四件事。
第一,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结算;第二,基于销售信息的小微贷款业务。“阿里巴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们只能做贷款业务,而不能吸收存款。他们贷款之所以比其他人方便,是因为他们通过交易得到了大量客户的信息,知道了客户的信用度和资金需求”;第三,基于支付账户的金融产品的销售。除了基金以外,标准化的保单、航空意外险等非常简单的责任险也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复杂的基金和保险产品,仍然需要通过线下操作来完成,因为基金公司或者保险公司要接受投保,必须对投保人的条件进行审核。”第四,借贷双方的信息平台。作为一个信息平台,P2P平台本身是不能够动钱的,它应该是匹配出借人和借款人。
互联网企业无法颠覆现有的银行
面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风起云涌,有观点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彻底颠覆传统银行,并取而代之。
对此,吴晓灵并不认同。她认为,互联网企业无法颠覆现有的银行,传统银行依然具有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
“包括第三方支付、小额信贷还有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形式,更多的还是小商户的活动。但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除了终端消费之外,还有大量的基础建设,仍然需要存贷款业务,购买生产资料、原材料等,不能简单地说完全依靠网上购买和支付”,此外,大量的信息和单据的审查仍需要由人工来评判,在这些方面银行还是具有很强的优势和专长,不会轻易被网络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