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沃森生物屡撤在研疫苗项目 转型"大生物"面阵痛

2013年09月25日 07:0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中投顾问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疫苗市场规模已达180亿元,且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疫苗生产企业数量全球排名第一。然而,上市之初便头顶疫苗光环的沃森生物(300142,收盘价39.70元)现在看来与这份百亿蛋糕渐行渐远。

  9月6日,沃森生物宣布撤回“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重组乙型肝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药品注册;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相继终止了4个在研疫苗项目。

  昨日(9月24日),不少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沃森生物在研疫苗中存在可相互替代的产品,其着力研发的肺炎结合疫苗也存在工艺难度挑战,短期难以上市,“事实上,目前国内整个疫苗市场仍然处于看起来很美的阶段”。

  同时,沃森生物自去年以来先后斥资近20亿元布局“疫苗+血液制品+单抗”产业战略,豪赌“大生物”概念,公司募集资金及现金流已现窘态,而所收购企业暂时无法为其贡献利润。

  对此,记者昨日多次拨打沃森生物董秘办电话,遗憾的是截至发稿时,公司的回应仍为“以公告为准”。

  被撤疫苗的难言之隐

  对医药上市公司而言,疫苗概念往往能引来资本追捧,而沃森生物的疫苗故事则尤为跌宕起伏。

  今年1月24日,沃森生物公告称“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重组乙型肝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临床研究申请获得了云南省食药监局受理;这意味着该产品已完成临床前研究,进入注册申报程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受该消息影响,沃森生物股价从37元左右一路上探至46.3元附近。

  就在投资者期待上述两个疫苗产品完成注册申报时,沃森生物却在9月6日公告称,其已向云南省食药监局申请撤回了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重组乙型肝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药品注册。

  公司表示,由于该联合疫苗依照国外通行的免疫程序,同目前我国现行免疫规划相关疫苗的免疫程序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故选择撤回申请。

  “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程序是可以公开查询的,行业外人士只要通过网络搜索都能查询到,作为一家专门从事疫苗研发的企业不知道这些常识的几率较低。”重庆一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高管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新生婴儿分别在0、1、6月龄接种三次乙肝疫苗,分别在3、4、5月龄以及18~24月龄接种四次百白破疫苗,两者之间在时间上并无重叠性。上述高管称,该联合疫苗在国内完全没有获得批准的可能性。

  对此,沃森生物表示,开展该联合疫苗的研发主要是基于海外市场需求考虑。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24日的公告中,公司表示该联合疫苗在国外已有类似产品销售,而公司2013年半年报显示,目前仅有俄罗斯市场在贡献营收。

  “自上市以来,沃森生物的疫苗故事就有‘画饼’的嫌疑。”雪球投资者Erics表示,沃森生物2010年在招股书中表示,其用9年时间开发出13个疫苗产品,还有10余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不过,不少在研疫苗却总‘意外’撤销”。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5月16日,沃森生物接连发布公告,宣布停止PIKA鼻粘膜免疫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研发,终止与葛兰素史克麻腮风疫苗项目,并停止与长春华普“人工合成的单链寡核苷酸增效狂犬疫苗效能的作用”的项目合作;2012年3月,撤回“9价肺炎疫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临床试验批件申请。

  “事实上,有些项目公司在上市之前可能就知道操作性很小。”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比如公司称其与葛兰素史克麻腮风疫苗项目的终止原因在于含有抗生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所要求不一致,未能获得国家食药监局批准。“但这个药典在2009年12月就已颁布了。”

  疫苗市场看起来很美

  同在研疫苗项目相继撤销如影随形的,是沃森生物业绩不断刷新下限。资料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2%、34%、12.17%和-28.7%。引人关注的是,这与上述中投顾问发布的研究报告数据相背,在看似一片繁华的行业背景下,沃森生物增速却在下行。

  不过,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宇学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疫苗市场以仿制为主,种类同质化严重,同国际市场还存在巨大差距。沃森生物的种种表现不过是行业的一面反光镜。

  记者了解到,以流感疫苗为例,我国36家疫苗生产企业中有12家企业在生产,还有6家企业正在建设中;此外,狂犬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也均有扎堆的现象,包括贵州百灵、重庆啤酒、沃森生物、华兰生物等上市公司均有涉足乙肝疫苗研发。

  据沃森生物2013年半年报显示,目前已进入注册阶段的在研疫苗达16个,主要针对乙型肝炎、肺炎、脑膜炎、伤寒、破伤风等。记者调查发现,上述疫苗项目部分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据沃森生物披露的信息,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主要用于预防A群、C群、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而据中国流脑疫苗疾病调查发现,流脑主要以A脑和C脑为主,W135型则还不到20个病例,缺少市场基础;其所研发的伤寒Vi多糖疫苗,也少有病例支撑。“伤寒疫苗目前看来没必要常规接种,研发出来也很难销售。”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除了与需求接轨,这个市场还需要差异化竞争。”宇学峰表示。

  事实上,沃森生物当年撤回9价肺炎疫苗注册申请的原因,就在于该产品与其13价肺炎疫苗有较高替代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沃森生物在研及在售疫苗产品发现,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与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与CpG佐剂增强型乙肝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与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之间均存在可替代性。

  引人注意的是,产品之间的同质化已令沃森生物的业绩止步不前。其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Hib疫苗西林瓶装批签发量同比降低28.27%,预灌封装同比增长185.75%;AC结合疫苗批签发量同比降低57.19%,AC多糖疫苗和ACYW135疫苗批签发量分别为383.89万剂和121.04万剂,其主打产品市场空间并没有大的突破。

  “大生物”战略表现不济

  事实上,沃森生物曾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疫苗概念,其所描述的未来已难掩虚渺之态。

  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疫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沃森生物的Hib疫苗已现供大于求的竞争态势,未来营收增速还会进一步放缓;公司重磅储备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还分别处于申报临床批件和进行临床血清样品检验阶段,而该类型疫苗产品公司自2004年9月便投入研发,研发难度很大。

  疫苗主业的不景气令沃森生物不得已转型 “大生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自2012年以来,公司便通过收购河北大安制药、上海丰茂、上海泽润生物三家医药公司以及宁波普诺、莆田圣泰、山东实杰三家疫苗营销企业,总花费逾20亿元资金搭建“疫苗+血液制品+单抗”的大生物战略。

  不过巨资投入的 “大生物”战略在沃森生物半年报中的表现却并不给力。报告期内大安制药亏损915.25万元、上海泽润亏损2640.62万元;尽管上海丰茂有6个单抗产品,但均在研发过程中,短期内还需要资金投入。

  同时,截至今年6月30日,沃森生物23.75亿元上市募集资金仅剩5.0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降至8.43亿元。记者注意到,现金流的紧张,已令沃森生物不堪重负,计划发行25亿元债务融资议案以减压。

  “布局血液、单抗领域,可以改善公司单一的盈利来源,不过问题在于它的手法有些激进。”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从产业链角度出发,今年耗资7.625亿元收购三家疫苗营销企业,对其“研发—生产—销售—流通”全产业链是一大补充,但根据公司目前的研究实力,未来5年也很难研发出世界领先的独创产品,“如此提前布局,可能对公司的资源利用有些浪费”。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