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朱光耀: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3年09月23日 10:44    来源: 人民网     财政部副部长 朱光耀

  9月16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拜会李克强总理时说,他本人当了一辈子教授,但在上次访华时,李克强总理向他布置了一项“作业”,即世界银行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中国城镇化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国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我们今天的圆桌会议就是对城镇化联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议。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今年11月份即将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出战略部署。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1979年到2012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9.8%的增长速度,这种持续性增长打破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记录,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仅在量的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中国经济在质的方面也实现了飞跃。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从1979年的 155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接近6000美元,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

  展望今后的30年,中共十八大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描述了宏伟的蓝图。到2020年,中国的GDP规模和人均国民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从现在到2020年需要保持年均6.8%以上的增长速度。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保持经济较高速度的发展,这在历史上和国际上都没有先例可循,必须依靠中国自身的努力,通过不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而实现。

  当前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因素的挑战。中共十八大就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其中,攻坚克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国社会各界对推动城镇化总体进程有共识,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尚需进一步厘清。因此,我们希望这项城镇化联合研究有助于厘清思路,统一认识,特别是要妥善处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正确处理的以下五方面问题:

  一是人的城镇化问题。这是城镇化中最关键的问题,同人民的福祉密切相关。我们要客观评价现有城镇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要辩证地看待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基于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52.57%,而基于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35%。这两个数据间的差异表明,要真正实现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是关键。城镇化绝不是简单的造城,也不是单纯的物质建设,而是同“软”设施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的城镇化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制度的重大改革,同国家财力的支撑能力密切相关,需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二是城镇化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城镇化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大城市圈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大中小城镇如何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并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深入论证和科学研究。

  三是如何实现低碳绿色的城镇化发展问题。金墉行长9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令人鼓舞的中国作为》署名文章,积极评价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所做的艰苦努力,表达了世行愿同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中国和世行都充分认识到,城镇化不仅仅是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必须秉承绿色城市的理念并将低碳发展运用于实践,希望这份联合研究报告在低碳和绿色城镇化方面能够提出务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同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坚持在排放量评估时考虑历史积累和人均排放等多种因素,加强世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走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城镇化新路子。

  四是在城镇化改革的总体设计中,要兼顾宏观思路和具体政策改革措施。例如,市政债券的发行既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将宏观政策改革意识和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地方融资平台并最终有效推进城镇化发展是城镇化联合研究报告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是如何利用城镇化支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目标统筹实现问题。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听取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关于城镇化问题的汇报,院士们反映的突出问题之一是“80后”的进城农民工不愿意返乡,也不具备返乡务农的技能。因此,城镇化如何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以及城镇化如何与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协调,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改革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应该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抓手,支持中国经济在今后20年乃至30年的持续健康发展。相信世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城镇化研究,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世界经验,能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此文系朱光耀副部长9月17日在中国-世行城镇化联合研究圆桌会议上的致辞)来源:财政部网站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