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冒烟”的楼房
农民虽被迁进了城,但其生活却未“进城”
前些日子回老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探亲,发现曾经破旧不堪的县城,变化真不小:城区面积比以前大多了,新小区建起来了,马路修得笔直宽阔,以前被垃圾填充的河道变成了漂亮的城市景观河,还建有大广场及山脚下的公园。县里也模仿大城市的做法,将许多机关单位以及学校迁往远离城中心的新区。只是新区也和很多城市的新城区一样,空空荡荡,难得见到几个人。
有位亲戚在财政局工作,谈起热火朝天的城建,他苦笑道:“都是因为‘鸡的皮’(GDP)。上头要GDP,但没钱投资哪来GDP?没有几家能盈利的工厂,农业看天吃饭,只能靠卖地皮,也就是报上说的‘土地财政’。大城市早都玩剩下了,咱们这小地方才刚开始搞,都指望这个增加城镇人口、吸引外来投资、改变落后面貌呢……”我问县城现在房价有多高,亲戚说,“2000出头吧。你从大城市来可能不觉得贵,但要知道这里的农民们每月能有几百元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很多因拆迁置换了楼房的农民,虽然有了楼房,但是住不起。县城新区占了农用地后,为农民盖了十余栋楼。据住进去的人说,楼房就是好,暖和、干净、有上下水、不用打炭倒灰,但就是费用太高,每年光暖气费就叫人头大。于是,很多人冬季不用暖气,而是自己在楼房内烧炉子,既可取暖又能做饭。各家各户的烟囱伸向窗外,缕缕青烟,与漂亮的新楼极不和谐。
更重要的问题是,农民有了房子,却没了地,但人还要生活,老人们谨小慎微地将卖地得来的钱存在银行以应付疾病,然后用政府给的养老保险金买粮食蔬菜吃。在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时,这些东西根本不用花钱,他们除了在田地里种粮食,还可以在自家院子里种些蔬菜,再养几只鸡、一口猪,足够一家人吃了。而在年轻人中间,因手里有了补偿款,赌博之风蔓延,有输得倾家荡产出外躲债的,也有一晚上赢回一辆汽车的。而更多的人则参与到一种“新兴行业”中——放高利贷,利息2分到3分。我的很多初中同学整日开车转悠,充当掮客,以低利息借来钱再放贷出去挣利息差,开口闭口都是几十万、几百万,还说“用钱挣钱才容易”。
想来,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我老家存在。那么多失去土地、无一技之长的农民,整日在县城里晃荡,游手好闲,做着“暴富”梦。这样的建设,这样的发展,这样的生存状态,能持续吗?(内蒙古呼和浩特 张宏)
给农民一个自由选择空间
不久前,镇里来了一帮人,到我们村视察一番,最后将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庄子划入拆迁范围。拆迁的时间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两年。听说要拆迁,庄子上的居民一下子紧张起来,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我死也不走;有的说,我们搬走了,原来的地怎么种啊?有的说,拆了住得好好的房子再到镇上去买楼房,我们买不起也不划算啊。不管怎么说,人们真的担心,忽然有一天推土机就开进村里,强行推倒我们住得好好的房屋,摧毁掉我们的家园,我们被迫离开养育自己的土地。
作为农民,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多少年来,土地一直是农民生存的依靠。现在,政府要征收农民的土地,让农民搬到镇上城里去居住。又有人拼命地催促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到少数人手里,然后进城去打工。但打工者的生活又怎样呢?谁都知道,一般农民进城打工做的都是最脏最累的工作,收入更是微薄。加上进城后生活成本明显增加,很多农民的生活水平实际在下降,还不如农村里普通人家的生活。我有一位亲戚就是这样,以前在农村种地时不愁吃穿,平时开开心心的,后来把自己的土地全送给了别人,全家都搬进了城里。进城后,亲戚先是找了个简单的工作,很快就下岗了,以后到处打零工,也挣不到多少钱。孩子大了又要花钱娶媳妇,亲戚真是愁白了头。为了省钱,亲戚平时很少到菜市场买菜,就连普通的白菜、韭菜都是到乡下跟亲戚朋友要一些回去。这位亲戚说,早知现在这样,还不如在农村种地生活得好。
不管怎么说,政府搞城镇化,首先应该尊重农民的基本权利,给农民一个自由的空间,允许农民自愿选择进城还是留在农村。政府不能强行征地、强行拆迁、强迫农民进城。(江苏射阳县 朱乃洲)
地没了,姑妈闲得慌
姑妈家去年拆迁了。她说,拆迁后地没了,自己成了闲人,没处寻钞票了。农业收入一直是姑妈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一年养五季蚕能卖两万多块钱,养7头羊到年底能卖6000多块,种一亩地菊花能卖1万多,种毛豆、豇豆、黄瓜等蔬菜一年也能卖近万元。地一没,这些需要依附土地的收入就全没了。
姑妈今年50多岁,还有力气挣钱,也想挣钱,但到市区上班一则来回不便,二来工作难找。她想在家附近找份活干,可一些工厂的活累不说,还经常加班,而且太专业,她这个年龄又没多少文化的农民干不了。
像姑妈这样被拆迁后断了经济来源、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事事的农民,当地还有很多。拆迁后农民被“闲置”,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折射出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没有着眼于“人的城镇化”,没有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能就业,补偿款的好处就会抵消掉,会使农民对城镇化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社会矛盾。政府应及时稳妥引进一些第三产业和轻工业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失地农民有机会在家门口就业。城镇化给农民带来的应该是希望,而不是失望。(浙江桐乡市 姚孝平)
被“农转非”的农民
我舅舅原来住在城乡结合部,农村户口,有五亩三分地。在前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当地政府联合开发商低价征用了他们村里的所有田地和房屋,开发商在他们村的田地、宅基地上建起了高尔夫球场、农家乐、酒店、商场、停车场等。
村里的农民原来独门独户,现在住进了安置楼房,户口也由农业转为“非农”。以前,他们到田间地头劳作,日子过得快;现在无所事事,窝在家里闷得慌。他们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家当,有手艺的还可以靠手艺赚钱,没手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心里发慌。
舅舅说,他们村大多数村民都希望有田可耕,有地可种。劳动虽然辛苦一点,但过得踏实,心里有底。(湖南长沙市 张闻骥)
半拉子的“六车道”
前两年曾去过中部地区的一个镇,镇党委书记带我们参观其“大手笔”——那是离镇不远处的一条路,以前是条机耕路,现在正在“改造”。书记说,要将这条路拓宽成六车道的大马路,曰:超前规划超前建设,打好基础工作,为招商引资服务。当时看到大型机械正在施工,路两边的农田被毁了不少,心里就存疑:这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小镇,镇上的工业并不发达,车辆也有限,全镇经济还是以劳务输出为主,修这么宽的路,有必要吗?
过了两年,我又一次来到这个镇,看到那条路已经成形,坯子出来了,就是没浇水泥、铺柏油,马路上长了不少草。问附近的村民这是怎么回事,得到的回答是:这个镇规模小,在去年撤乡并镇过程中,被并到附近一个镇了。当然,以前那位雄心勃勃的书记也调走了。眼前这条大马路,也就这么成了“半拉子”工程,被弃置了。(江苏常州市 梅子雨)
失地农民养老成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失地农民这一群体迅速膨胀,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笔者调查了解,用地单位在征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一次性补偿的方式,将每亩几万元的征地款交到失地农民手中。俗话说:“钱到了手,饭到了口。”一些失地农民手中有了钱后,除了拿出一部分存进银行外,便开始大手大脚花销,根本就不考虑将来养老的问题。虽然现在年过60岁的农民每月能领到几十元的养老金,但由于数额所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谈起将来自身养老问题,许多失地农民仍是传统思维:有儿有女就不用担忧将来老了怎么办,养老那是子女的事!也有一些失地农民开始考虑将来老了之后的生活问题,也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来参加养老保险,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形形色色打着保险公司旗号、进村入户揽保费的又不太放心,便也只好将大部分征地补偿款存进银行。(山东日照市 陈维津)
人民微博·微话题
@莺歌燕舞: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急不得的过程,是一个城乡生产不断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自然形成的过程。首先是农村实现机械化,大批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而城市又需要这些劳动力,能安置和消化这些劳动力,相应的保障也能跟上。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这要看发展速度。
@庆邑:城镇化务必使入城者有生存保障,不顾民生的城是空城,不容纳低收入群体的城是官城,捞钱改造的城是虚城,政绩贪腐叫鬼城。只有为人民立根本,才有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孙骏毅:由于盲目“摊大饼”式的城镇化建设,造成的问题很多,如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新建住宅空置率高,医疗和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等。我去过一些地方,本来是秀山丽水民风淳朴的江南古镇,经大拆大建后变成洋不洋土不土的怪物。
@阳光飞翔彩云飞:招商项目不能落地,财政收入乏力,于是城镇化就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强劲“动力”。我看到当地政府的口号很强势:“掀起拆迁新高潮”、“大干100天”。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城镇化建设异化为“摊大饼”造新城,侵犯农民合法权益时有发生,城镇化变味了!
@强我中华2100:城镇化打破了中国农村几千年的自然发展模式,搞行政干预,以资本圈钱为目的,富了开发商和既得利益者!
@益昌人.blog:城镇化不能成为新一轮的圈地狂潮。无限制的拆迁改造,让周围环境变得面目皆非,这不是发展的方向。
@Aqno:我在近期城中村改造中的遭遇充分体会到,一要规划先行,既前瞻又可行。首先考虑百姓民生、集约土地利用和环境。二要依法有序分步进行,坚决杜绝强拆、逼拆。三要根除政绩工程。设立制度和广泛监督,确保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