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鲁政委:未来5-10年银行业将大洗牌

2013年09月23日 08: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鲁政委

  在资产方,资料显示,低息的债券投资被大幅压缩(这种状态直到1985年发生大量银行倒闭之后才又有所回升),贷款占比大幅提高,低回报的联邦基金投资则始终维持在5%以内的极低水平。在贷款中,则出现了向工商企业和票据投资的大幅下降,与此同时面向房地产的抵押贷款(这里的抵押贷款包括住宅、商业地产和农地,主要是商业地产升幅较大)急剧上升。

  在负债方,资料显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由于比存款收益率更高的替代工具开始出现,如货币市场基金和大额可转让存单(CD),直接使得不支付利息的支票存款占比急剧下降,这种变化对银行来说是被动的;与此同时,长期负债和主要通过发行小额CD获得的小额定期与储蓄账户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占比明显上升,这些工具之间的结构变化则具有银行主动调整的特征。特别是合计占比达六成的后两者,均为期限1年以内的短期负债(货币市场工具多为1周以内,CD多为90天到1年),与贷款相比它们期限更短,因而,期限错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成本的作用。

  收益和风险总是对等的。资产配置中更低的债券比例和更高的贷款比例,加上负债方短期负债占比的上升,意味着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在大企业“脱媒”的情况下,贷款占比的提升也意味着信用风险的上升,尤其是房地产贷款的急剧飙升,其实已蕴含随后出现系统性风险的端倪。最终,在1985年-1990年间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诱发“储贷机构危机”造成了大量银行倒闭。因此,强化定价能力、平衡好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一家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渡期结束后还能否继续存续的关键。

  三是市场化催生新业务,非利息收入提升。

  从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启之前并一直延续到1982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经历了一个迅速上升过程;但因利差收入仍然丰厚,所以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在60-70年代却一直是下降的;反倒是在非利息收入增速见顶回落的1982年,却构成了占比出现持续回升的拐点。

  从具体业务类型来看,资料显示,按照在非利息收入中占比的高低排序,分别是存款账户收费、信托、资产证券化净收益、交易账户所得和收费、投行财务顾问经纪担保收费和佣金、贷款转让净收入。其中,信托和交易账户所得和收费占比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1986年前后)明显上升。

  对交易账户所得和收费收入的上升来说,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与之伴随的银行更为深入地参与其中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资料显示,在各类衍生品中,利率类的衍生品大约占八成,汇率类的大约占一成。如果从期货和期权来看,数据显示,期货和期权市场规模都成倍增长。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衍生品的发展对不同银行并非机会均等。在美国,1997年前100家银行大约占了全部衍生品市场份额的99%,其中前10家银行更是占到了90%的份额。从衍生品交易对收入的贡献来说,整个银行业其贡献仅在微不足道的5%以内,但对前五大交易商中典型的商业银行来说,则可以占到10%左右。因此,从一开始就加以重视并由此锻炼出强大交易能力的机构,将能够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催生的衍生品发展中,分享到可观的收益。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也将迎来大发展机遇,其不仅包括债券承销,也包括标准信贷和债券之外非标准化组合融资的提供。资料显示,利率市场化后美国商业银行在公司债券承销市场上的份额急剧上升,从1990年前后微不足道发展到2000年后占比已超过70%。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前后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贷款和标准债券的融资占比相对下降,而离岸融资、贸易融资和其他融资的占比却大幅上升。

  为争取交易、投行客户,咨询类的附加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正因为如此,凡是交易和投行能力强大的机构,其研究分析团队都在市场享有盛誉。

  四是依托科技力量,低成本扩张网点。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竞争更为激烈,为应对竞争压力,各家银行都努力扩张网点。资料显示,1985年-1995年间,美国银行业分支机构数目大幅上升,但与此同时成本却大幅下降。这其间除有1985年-1990年前后房地产市场调整因素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商业银行借助于那时刚刚发展起来的信息科技力量,在网点扩张的同时令成本出现了下降。

  五是金融机构数目先增后减,行业大洗牌不可避免。

  利率市场化往往伴随着对金融行业进入的放松。由于管制时期银行业利润令人艳羡,设立银行的管制放松之后,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银行业。进入之后加剧了银行业竞争,为后来竞争失利、银行倒闭和兼并埋下了伏笔。资料显示,1970年-1986年这段美国利率市场化时期,银行家数出现明显增加,而大致在1986年之后则出现急剧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在1982年-1992年间,美国出现了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一次银行危机,期间金融倒闭的家数是1934年-2013年间最多的,史称“储贷机构危机”,这次危机令银行数目大大减少。

  我国目前也已明确提出鼓励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加上当前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跨界进入银行业的非金融企业越来越多,这些都意味着未来银行业将进入一个群雄纷起的“战国时代”。预计大约经历5-10年的时间,将出现一次银行业的大洗牌:大量银行倒闭和被兼并。

  综上,利率市场化过程其实是银行业收入结构调整期、新兴业务培育期、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期、风控文化和定价能力调适期、网点结构调整期、行业结构调整期。

  (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