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政策重中之重 亟待提速

2013年09月18日 07:1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有观点认为政府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必须在以下两者之间二选一:或者进一步刺激经济,防止经济增长在短期内进一步放缓;或者促使中国经济在中期内实现健康转型。各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正在趋向减速,放缓的经济增速令人担忧。同时,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日益暴露。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样不容忽视,如何在中期内实现国民经济健康转型引人深思。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政策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积极看待加速经济增长模式放缓,促使中国经济在中期内实现健康转型,是政府目前应当选择的经济政策,而早日实现利率市场化是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

  首先,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可以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缩小社会贫富差距。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差异,是社会贫富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利率管制和资金的计划配给极易导致资金错配。金融市场的基本均衡显然要依靠利率市场化达到:资金需求者根据自己的预算和资金价格贷入适度的资金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商业银行(行情 专区)根据利率差和风险评估确定贷款量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灵活的利率能发现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各自的偏好差异,从而促进资金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在利率市场化没有推进之前,利率被人为的压低,导致了企业过度扩张,资金在金融同业空转等诸多弊病,使得利率完全不是当事经济人的资金需求和供给的偏好显示。这也是过去社会总供给过度增加(也就是经济过热)的重要原因。

  其次,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打破金融市场上对资金的垄断,进而能够打破商品市场上的垄断。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2011年和2012年存贷款利率平均利差分别为3.06个百分点和3.00个百分点,同年,日本 、韩国 、加拿大等国的利差分别为0.9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我国银行的利差较大,国有银行垄断利润过高,必然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能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打破金融机构的垄断,二是打破商品市场的垄断。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触一发动全身,货币市场的竞争一定会传递到商品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促进内部均衡和完全均衡。

  第三,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防止经济的盲目扩张,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低利率带动的投资增长是一种盲目的、有害的需求扩张。商品市场实现均衡的根本要求是,要有一个价格体系来表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个人偏好,当利率被人为调到较低的水平时,人们的交易需求增加,短期内刺激了国民消费,并使经济的确实现了快速增长。

  但是,错误表述人们的偏好差异,必然导致生产过剩、消费品浪费、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1年我国GDP中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4.6%、51.6%、43.8%,2012年我国GDP组成分别为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45.3%,第三产业占44.6%。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欠发达。利率市场化促使资金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将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平衡。

  实现金融收益储户共享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健康发展和平稳转型,加速实现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为加速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完善各项经济衡量指标,形成合理的监督监管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防止恶性竞争。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制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有待改进。一方面,在商品市场上,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备的经济指标用来衡量产能过剩,在呼吁刺激消费的当今,需要建立适当的指标来衡量消费的质量。同时,注重产品的生产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中,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可能为发放贷款而恶性降息,导致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提前建立完善的机制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迈向贫困的竞争”。

  第二,改进政府考核机制,防止政府债务扩张。政府一般通过银行贷款、发放政府债券、向社会公众公开融资等方式借贷。据统计,2012年我国政府债务的总量占我国当年GDP总量的44%,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100%。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政府的债务数量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由于利率约束不强,政府借贷后的使用问题仍不尽如人意。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当地GDP等经济发展指标,一味贷款投资搞建设,并没有真正的施惠于民,反而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政府大量贷款欠债会增加多方面风险,影响政府和国家的信用;另一方面,政府债务的大规模扩张会削弱税收作用,影响税收政策的实施。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利率的约束作用,改进监督、考核政府的机制,有效规划和约束政府的借贷行为和不合理的债务扩张,从政府层面为经济平稳转型铺路。

  第三,逐步实现金融收益的储户共享。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广深入,国有五大银行的利润也在逐年减速增长,这种减速增长导致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机构没有动力提高存款利率。金融业的巨额利润受到广泛质疑,必须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逐步提高存款利率,间接地将金融收益实现储户共享。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完全市场化。金融领域改革要特别警惕新自由主义倾向。对于关切重大民生的领域,要通过政府力量给予有力的金融支持,对于有悖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金融资本、生息资本空转等等,要予以遏制。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