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首例专户涉嫌"老鼠仓":前招商基金副总或被控制

2013年09月09日 14:0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博时基金马乐“老鼠仓”风波甫平,招商基金“老鼠仓”一波又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了解到,前招商基金副总、专户负责人杨奕因涉嫌“老鼠仓”,可能已被相关方面控制,这也是国内专户涉嫌“老鼠仓”第一例。

  案件已移交司法程序

  虽然去年的一封匿名举报信导致杨奕离职,但是涉嫌“老鼠仓”的案件最近才被曝光。

  2012年4月,有人以匿名信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杨奕,招商基金获悉后,随即采取了暂停杨奕的业务权限、强制休假等措施。7月底,杨奕离任副总经理;8月初,杨奕正式离开招商基金,而相关监管机构也对其展开了调查。

  对于“老鼠仓”事件目前的最新进展,招商基金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举报信刚出现时,证监会就开始查,目前案件已经移交司法机程序,但一直未能联系上杨奕本人,目前他很可能已经被控制了。

  “我对杨奕的了解就是他社保做得很好”,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招商基金内部人士也称,杨奕之前管理了几只专户产品,业绩都比较好。

  不过杨奕的其他方面,却鲜为人知。

  基金专户的监管之惑

  以往出现的“老鼠仓”,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领域,因为公募基金操作的资金量较大,“抬轿”作用更加明显。然而,此次招商基金“老鼠仓”的曝光,则让专户基金备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多家基金公司采访了解到,与公募相比,专户无仓位限制,无个股持股比例限制,灵活性更大,受法规或合同本身的限定较少,投资范围更加宽泛。

  但除了上述差别,相关制度对专户其他方面的要求和规定,与公募一视同仁,在个股投资层面的监控和防范也是一样的。例如,所有的交易都要经过中央交易员,交易员和投资人员是独立的,这一点公募和专户一样。

  虽然有严格的监管,但由于基金专户不需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持有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一直备受质疑。

  “我们每个季度会有季报给投资人,但只是说这个季度有哪些操作,以及对市场的看法,具体的持股、持仓情况是没有的,毕竟专户有时候会快进快出,且没仓位限制,有时候一夜之间全变成现金了,第二天又满仓了。”一位基金公司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

  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也指出,“如果客户真的想要知情权,基金公司会和他们沟通,告诉他买了什么。不过一般投资人只关心净值,净值一般每周公布一次,具体要看合同约定。”

  显然,要通过基金公司的信披了解到专户的详细资料比较困难。那么,目前专户的这种信披方式是否合理呢?

  鼠患猖獗何时休?

  虽然监管层对于“老鼠仓”的打击从未松懈,但“硕鼠”仍然不断涌现,而此次出现在专户领域,更是国内第一例。

  “一定要严厉打击,还原一个干净的市场对大家都有好处,没有诚信谁敢把钱交给你”,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有基金公司风控人士表示,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做一次专户和公募之间交易公平性的核查,上报证监会,“公募和专户之间,如果交易的是相同证券,我们要看是不是专户总是优先,公募是不是处于劣势,以此来检查有无利益输送的可能性”。

  然而,虽然基金公司风控稽查等从未间断,但“老鼠仓”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不断加大。

  “能管他上班时间,怎么管他下班之后?基金公司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基金经理职业道德”,深圳某基金公司稽核人士表示。

  “监管层现在的查处力度很大,在交易所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调用操作账户、操作记录是能查出来的”,一位基金公司相关人士称。

  的确如此,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奉劝那些意图“出轨”的基金经理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多用在如何提高业绩上面,管好自己的“第三只手”吧


(责任编辑:史博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