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散户50万元起步入市仓位设10%

2013年09月06日 08:09   来源:广州日报   

  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今日正式上市 风险不可低估

  国债期货

  操作指南

  国债期货今天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对于广州市场的广大“老期货”、老股民来说,无疑是又一场值得期待的盛宴。但从中金所调高保证金比例为3%、设立涨跌停板为4%的谨慎态度来看,入市风险不可低估。

  国债期货投资者都是“菜鸟”,建议慎之又慎,实际使用仓位、保证金比例不宜超过10%,应及时止损止盈。今天开市后,建议先观望、后操作,顺势而为。

  文/记者井楠、周宇宁

  保证金比例为3% 涨停板幅度为±4%

  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比例几经更替,中金所最新公布的结果是:3%。也就是说,投资者可做最大为100÷3=33.3倍的放大倍数操作,3万元,即可操作高达100万元的资金。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中旬的前一交易日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4%,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下旬的前一交易日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5%。而在此之前,保证金比例一度被定为2%,最大放大倍数可为50倍。

  不过,记者广泛走访广州市场后了解到,多数期货公司,实际操作的保证金比例却以4%(放大25倍功能)、5%(放大20倍功能)居多,即在中金所的3%基础上在加1到2个百分点的保证金。华泰长城的李文岳认为,近期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对于国债期货,期货公司普遍态度更加谨慎些。

  此外,中金还将上市首日的涨跌停板幅度设定为挂盘基准价的±4%,远远低于股指期货的10%。涨跌停板与交易放大倍数的数额之所以被定得较低,主要是因为,经历了“光大乌龙事件”与股指期货的操作经历,管理层对于金融新品的市场交易态度比较谨慎。

  广州期货国债期货分析师李旭杰指出,相比于股指期货12%的保证金,国债期货本身的杠杆率已经比较高,而提高保证金是为了防范风险。而中金公司指出,对于普通会员而言,保证金递增会比较明显,从而降低其杠杆水平。

  此外,由于国债期货本身的波动幅度要小于股指期货,因此涨跌停板幅度设定在4%,其实已经不算保守。“这段时间股市振荡较多,股指期货的日均振幅在3%~4%左右,而国债期货仿真合约的日均涨幅不到1%。”李旭杰介绍说。

  此外,中金所本周明确了国债期货各合约可交割国债范围及其转换因子,根据文件,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TF1312、TF1403、TF1406将于2013年9月6日挂牌上市。也就是说,率先上市的是12月、明年3月及明年6月交割的期货合约,而今年9月将不会进行交割。

  手续费万分之0.5

  或每手3.5~8元

  按照中金所发布的信息来看,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暂定为每手3元,交割手续费标准为每手5元。记者从广州市场了解到,在3元基础上,各家交易平台也要加上自己的利润,每家都有差异,散户与机构,大户与小户之间也有具体差别,最后的实际交易手续费应落在3.5~8元的区间内;如果以百分比计算,部分期货公司目前公布的结果是,万分之0.4或万分之0.5。对于该问题,截至目前,并非每家期货公司都做出了最后决定。

  对比其他商品期货手续费,国债期货的手续费属于偏高的范畴;由于多数商品期货上市已久,期货公司之间竞争强烈,手续费多有可以“洽谈”的余地,交易量越大、资金量越大,手续费当然可以越低;但与股指期货相比,两者在伯仲之间,相差并不大。

  经济增长率与债券收益率影响国债期货价格变动

  决定国债期货价格中长线走势的基础因素是中国国内经济概况,具体数据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国债期货价格与经济增长率保持正相关关系。市场预期经济增长加速,国家税收数额就会增加,发债能力与偿债能力得以提升,也就会大量买入国债期货,推动价格上涨。

  但从短线来看,广州的华泰长城期货研究室认为,债券收益率水平是决定国债收益率最重要的指标,两者也保持正相关关系。债券收益率越高,市场对于国债期货的价格预期也越高,倾向于做多操作,推动价格上升。

  除此之外,国债收益率还与市场流动性、银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宏观政策等指标相关。在中金所之前的仿真交易中,6月,国债期货价格从97.7一路下跌到了94,就是因为“钱荒”导致市场资金流动性出现了问题。但由于国债期货至今没有开市,开市之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更大,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责任编辑:邢晓宇)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