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风格转化 机构充当“涨停敢死队”

2013年09月05日 07:44   来源:金融投资报   

  近期,“涨停敢死队”加入了新成员,它不是某券商的营业部,而是一向谨慎的机构投资者。

  大盘继续震荡反弹,个股结构性行情依旧明显。在此背景之下,五矿证券深圳金田路营业部、中信证券杭州延安路营业部、国泰君安交易单元(227002)等“涨停敢死队”异常活跃。而近期,“涨停敢死队”又加入了新成员,它不是某券商的营业部,而是一向投资谨慎的机构投资者。中青宝、上海钢炼等大牛股中不乏机构追高买入身影。在机构投资短线化背后,它们似乎已经忽略了潜在的投资风险。

  机构操作逐渐短线化

  “涨停敢死队”的由来,是说大资金借利好或者外部力量推动股价快速上涨,往往介入的个股当天都以涨停板收盘。而操作风格犀利的游资聚集营业部往往被称为“涨停敢死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五矿证券深圳金田路营业部频繁现身每日涨停股当中,称为当之无愧的“涨停敢死队”的代表。

  近段时间,一个活跃的“涨停敢死队”逐渐浮出水面,但它并不是以往哪个活跃的营业部,而是以价值投资为主线的机构投资者。年内涨幅超过7倍的中青宝,以及5倍涨幅的上海钢联在高位大涨中不乏机构出手买入,机构操作短线化痕迹逐渐清晰。

  就中青宝来看,在上半年出现近4倍涨幅后,该股的大涨之旅并未完结。8月初,中青宝拉开新一轮的攻势,起步至今股价最大涨幅再次翻番。投资者惊叹其巨大涨幅背后,机构投资者积极追高更是扯人眼球。公开交易信息显示,8月27日,中青宝加速上攻并再次收出涨停板,当天股价报65.12元,较年初已出现5倍涨幅。短线资金获利出逃背后,一家机构却出手买入1167万元;9月2日,中青宝在短线快速回调后再次走高,当日股价大涨近8%,一家机构再度现身买入1816万元。

  而机构如此炒作方式并不是个案。年内另一只大牛股上海钢联同样也是被机构投资者频繁买入。上海钢联在7月的第一轮大涨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就已经多次出手买入。进入8月后,该股涨幅几近翻番,机构投资者再度出手追高,8月28日一家机构专用席位买入822万元。就在该股年内出现5倍涨幅背景下,机构投资者追高买入并不手软。“涨停敢死队”的角色被机构扮演得炉火纯青,年内两大牛股被机构高位追买,而近期涨停潮频现的上海自贸区概念股亦是如此。陆家嘴、浦东金桥、上港集团等连续拉出数个涨停板的个股纷纷进入机构视野。而在上港集团身上,机构投资者炒作可谓是十分大胆。在连续6个涨停板后,9月2日上港集团冲高回落。如市场预期一样,9月3日该股大幅低开,收盘仍有近6%的跌幅,高位如此震荡背后,机构投资者不仅出手接盘,且买入力度不可小视。当日买入席位中共有三家机构现身其中,合计买入金额高到1.29亿元。

  “市梦率”暗藏调整风险

  机构席位通常是指基金专用席位、社保专用席位、保险机构专用席位,价值投资带来的稳健投资收益是其追求的目标。但其在大牛股频繁涨停出现巨大涨幅后仍进行买入让市场人士大呼看不懂。“追涨翻番几倍的股票,至少我们不会去冒这个风险。”上海某私募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在机构投资者的股票池中,往往会放入很多只股票。配置上也会对一些重要行情级个股进行重组配置后,留出部分资金选择灵活操作,在市场活跃个股中进行短线炒作并不难理解。但追涨类似中青宝这样的大牛股还是需要足够大的勇气,或许是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和我们私募不同,敢于拿部分资金去博下短线收益,但我们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追高。涨多了就要跌,这是股市不变的定律,就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机构投资者似乎已经被短线收益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股价短线暴涨后存在的调整风险。

  支撑机构买入牛股的原因是价值投资?还是短炒概念?答案肯定是后者。“中青宝大涨源于大举介入手游行业,同时市场对手游概念股的炒作热度不退,故股价出现如此大涨幅。但可以看到的是,上半年中青宝手游业务收入不足500万元,毛利率大幅下滑。下半年手游业务能否给市场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未知数,支撑中青宝的只剩‘市梦率’了。”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中青宝的大涨,券商态度也由喜转忧。上半年还有一家机构给予中青宝增持的投资评级,而随着股价的持续大涨,券商给予的评级更多是“中性”。

  而上海钢联的走势也大大的超出市场预期。海通证券在7月中旬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上海钢联新开发的数据终端业务,和渐入正轨的钢贸融资业务,能抵御广告低迷带来的业绩拖累。但业绩的回复尚需时日,公司近期的估值水平仍会因为周期景气度的影响而显得较高。给予目标价区间16.5-18.8元。而截至目前,上海钢联报38.7元,远超出市场预期。而在估值角度来看,市场普遍预计上海钢联2013年每股收益在0.3元上下,公司动态市盈率已超过130倍。

  谁也说不清支撑大牛股上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疯狂的资金推动下神奇的事还将会发生。不能忽略的是,大涨过后调整风险已在逐渐累积,追高博傻并不是最好的操作策略。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