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风险控制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内部监管
9月6日,阔别18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将回归期货市场,众多投资者已然跃跃欲试。业内人士指出,在光大证券事件发生后,国债期货的再启动彰显了证监会对金融市场创新的决心。但本次国债期货的回归,也引发市场对其是否会重蹈覆辙的担忧。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债期货尚未推出,有关交易人员的培训、进入门槛、交易细则等多方面的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鉴于大型金融机构最近问题频出,银行、保险公司并未获准参与国债期货的交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机构操纵、成交异常等现象的出现。然而,成交量和活跃度方面也将受到不小打击”。
“‘327事件’后,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现在行将推出的国债期货,组织交易的是金融期货交易所而不再是证券交易所,从首批品种的选择到交易方式的安排,从保证金到交收制度的设计,都与18年前完全不同。”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指出,现在的国债期货到期只能进行实物交收,严格的保证金与仓位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对过度投机行为形成了抑制。
中金所已经对《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一是设定更为稳妥的保证金标准,将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标准由征求意稿中的2%、3%、4%调整为2%、3%、5%;二是从严设置交割月份持仓限额,将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持仓限额由征求意见稿中的1200手、600手、300手改为1000手、500手、100手;三是设置最低交割标准,增加最小交割数量为10手的规定;四是完善国债交割中的差额补偿制度。此外,中金所还规定在期现价差补偿的基础上,给守约方一定的流动性补偿。
“市场风险将不再是重要风险,但硬件设施、信息处理系统、法律规制、监管体系方面的风险仍将存在,并直接制约着国债期货的稳健运行。”马遥说。
针对国债期货风控的完善和创新,马遥指出,一方面,建立独立、严苛、公开透明的监察机制乃当务之急,风险控制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内部监管,从而避免光大“乌龙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国债期货和其它期货品种之间的有效联系应尽早建立,资本市场应当保持高度的相关性,进而降低个人或机构操纵的可能性。(证券日报 乔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