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理财超额收益 银行不再“独享”

2013年08月30日 07:2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张竞怡 

  “昨天我已经收到了四五家银行的理财短信推荐,好几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其中有一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了5.6%,看了很心动。”周女士说。

  8月最后一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再度上浮,银行人士表示,月底银行资金较一般时点更为紧张,导致理财收益再度出现上涨。

  周女士还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新的运作模式,并不强调预期收益率,而是强调高于年化收益率的收益部分,客户能按80%的比例获取浮动收益,这意味着实际收益有望超出银行给出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对这类产品我也想要尝试。”周女士说。

  摒弃类存款模式

  除了预期收益率上行外,近日理财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创新运行模式。比如上海农商银行近日发行了一款名为“鑫意理财福通2013902期”的产品。该产品在投资方面没有什么新意,但其收益结构却引起了各方的注意——该产品期限1年,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率4.5%至5.4%,对于高于年化收益率5.4%的收益部分,客户能按80%的比例获取浮动收益,银行按20%的收益获取浮动管理报酬。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指出,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就很少使用“浮动管理报酬”,即便使用,也仅限于证券投资类产品。而“2013902产品”的投资对象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其投资对象决定了其自身是一款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以往,银行通常只为这类产品支付一个固定的收益,超额收益由银行独享,相应的风险多数也由银行承担。此款产品摒弃了此前侵占理财产品超额收益、将理财产品类存款运作的做法,引起市场的关注。

  事实上,近期摒弃类存款运作的理财产品不止这一款。招商银行于7月底曾发行了“招银进宝之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包括14天、21天、30天、60天、90天、180天款),但是这些产品并没有公布预期收益率,而是约定扣除相关费用后,“投资者可获得按照招商银行公布的理财计划到期年化收益率计算所得的理财收益”。范杰指出,由最终的投资结果确定理财产品的收益,更能凸显资产管理的味道。

  共担投资风险

  这些产品出现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市场解读的银行让利,而是在于理财产品设计思路的改变——从类存款的思路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思路。

  近年来,基金化一直是银行理财的发展方向之一。基金化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主动投资,即主动的选择项目,而不以即存的项目为中心进行项目融资;第二阶段为净值管理,即理财产品的每一个交易日都应该有公允价值,银行可以完全按照资产的价值变动确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第三个阶段是开放式阶段,即投资者可以在约定的或任何交易日向银行提出申购/赎回申请,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方式完全相同。

  范杰强调,摒弃类存款运作实际上就是基金化的初始,而“2013902产品”、“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已经开始将产品的价值与收益率联系起来,可以看作是净值管理的开端,尤其是“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将扣除费用后的利得全部返还投资者,基于净值确定收益率的特点更加突出。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者,收益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风险,如果说之前部分银行采取类存款的形式运作固定收益类产品,是将超额收益据为己有,同时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那么,“2013902产品”就是银行通过浮动收益——浮动管理费机制,与投资者共享超额收益,共担投资风险,而“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就是投资者完全享有投资收益,完全承担投资风险。

  范杰表示,理财产品的风险通常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市场风险,也就是价格波动的风险;第二,流动性风险,也就是理财产品期限和标的产品期限不同导致的风险;第三,操作风险,即银行由于自身内部控制不当引起的风险。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