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电器行业不张扬稳中有升 金融放开办银行趋之若鹜

2013年08月30日 07: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金融放开推进加速上市公司好想建银行

  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放宽,民间资本也终于有望加入分享原本冰封的宝藏。自去年银监会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以来,不少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相继被传出有意试水银行业的消息,其中有些以企业为发起人,有些则由地方商会牵头。而近日一些上市公司正式宣布筹建银行,更彰显了民营企业对这块新开放业务领域的渴望。据报道,凯乐科技发布公告,筹建银行进入议程。日前召开的董事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筹建荆州银行的议案》,初步拟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此前,苏宁云商宣布将筹办银行,至于 名 称 是 叫 “ 苏 南 银 行 ” , 还 是 “ 苏 宁 银行”,仍有待确认。

  对民营企业开放更多的领域,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银行业的诱人之处在于,其迄今为止仍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大银行、中银行、小银行,个个赚得盆满钵满。金融改革号令一下,难怪企业跃跃欲试。据报道,还有多家上市公司有进入银行业的打算。需要提醒的是,银行业超高利润是在不完全竞争下取得的,一旦竞争放开、准入门槛降低,利润率自然会降下来。而且,发达国家银行业出现亏损和破产,都是正常之事。

  中石油遭遇人事地震管理监督曝体制漏洞

  两天时间,4人“涉嫌严重违纪”。8月27日,国资委纪委监察局称,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李华林、公司副总裁兼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冉新权、公司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道富等人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自前一天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之后,中石油出现的又一次人事震荡。

  4名高管在短短两天内集中落马,或许揭开了中石油系统内部的种种黑幕,管理上的漏洞与股民“就怕满仓中石油”的哀叹何其一致。人们不禁要问,从每股48元的高位跌落至今,原因究竟何在?接连出现的“窝案”,是否是其股价长期处于颓势的内在原因?央企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出了什么问题?

  上海自贸区尚未投建概念公司股价先行

  上海自贸区尚未正式投建,自贸区概念股已闻风而动。近日浦东金桥、徐家汇、陆家嘴等自贸区概念股纷纷强势涨停,共有9只“自贸区概念股”同时发布股价异动公告,包括界龙实业、上海物贸、龙头股份、海博股份、上港集团、陆家嘴等公司。

  其实,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投建方案目前尚不明确,自贸区相关方案的实施涉及部分法律规定的调整,也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这说明,上海自贸区从“概念”到落实还有时日。不过,此前深圳前海整体规划方案出台之后,前海概念股亦曾经“闻风而动”,成为当时市场的热点。资本市场对“概念”的灵敏度显然是超前的,这种较大的政策性倾斜,更会引起市场的“过度”反应。

  壳资源大受追捧18天17涨停有点吓人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多数拟上市公司对新股上市落空愁眉不展,但IPO暂停给予壳资源重大利好。对于小盘ST股来说,重组更容易推动股价一飞冲天。*ST太光今年披星后3个多月,就被神州信息吸收合并以借壳上市,据统计,该股自重组事宜复牌后短短18个交易日,已经收出17个涨停板,累计上涨117.75%。

  不只是这一家企业,几乎所有的ST股都成了 “ 香 饽 饽 ” , 要 价 比 天 高 , 复 盘 后 涨 势 如虹。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市的一大怪。本来,ST股基本上都是亏损累累的垃圾股,但因为上市机会少、准入门槛高,垃圾摇身变成了“壳资源”,成了急于上市的公司趋之若鹜的稀缺宝贝。上市为什么?回报股东?能发展?能圈钱?显然,前两个理由是表面上的,能圈钱才是对上市公司最大的诱惑。高价的壳成本,自然要从资本市场找回来。客观地说,垃圾变凤凰也不是坏事,不过,复盘后涨到如此高度,也值得警惕。

  不显山不漏水 电器公司业绩稳中有升

  据报道,海信科龙在国内白电市场复苏的推动下,公司上半年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86%。美的电器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25%;每股收益0 .77元。青岛海尔发布的中期报告说,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21.31亿元,同比增长15 .03%,每股收益0 .79元。格力电器上半年业绩超预期,其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 .2亿元,同比增长39 .85%,而一 季 度 该 指 标 数 据 为1 3 .4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3.77%。

  和电商、手游相比,家用电器似乎早就成了“夕阳产业”;和医药、房地产相比,家用电器也只能算是低利、微利行业。然而,这个行业却稳扎稳打,在投资者和股民的“漠视”中,交出了良好的业绩答卷。和政府的支持政策可能有点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企业本身的经营成果。另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市场的复苏?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