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银行的“便宜”不好占,如今,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有“意外收获”,即由理财产品最终的投资结果确定投资者的具体收益,更能凸显资产管理的味道。
理财摒弃类存款运作
“预期收益率4.5%—5.4%,高于年化收益率5.40%的收益部分,客户能按80%的比例获取浮动收益,银行按20%的收益获取浮动管理报酬。”日前,上海农商行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给出了“浮动管理报酬”。
按照以往的惯例,对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超额受益部分多由银行独享,相应的风险多数也由银行承担。上述产品却摒弃了将理财产品类存款运作“老套路”,。记者注意到,该产品的投资对象正好是“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
无独有偶,招商银行也推出类存款运作的系列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从14天至180天不等,且没有公布预期收益率,而是约定扣除相关费用后,“投资者可获得按照招商银行公布的理财计划到期年化收益率计算所得的理财收益”。
转向代客理财本质
银行主动“让利”,投资者将有机会获得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普益财富的研究员范杰分析指出,这些产品出现的最大意义在于理财产品设计思路的改变。“从类存款的思路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思路。摒弃类存款运作实际上就是基金化的初始,上述产品已经开始将产品的价值与收益率联系起来,可以看作是净值管理的开端,尤其是‘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将扣除费用后的利得全部返还投资者,基于净值确定收益率的特点更加突出。”
范杰指出,基金化是个漫长的过程,此过程可能会受到各方的阻力,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从现有模式向净值管理模式的转变。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习惯了刚性兑付文化下的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可以说,银行理财产品在近几年获得爆发式的增长,完胜基金产品就是因为 这一点。而净值管理后,投资者将面对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习惯可能发生变化。其二,净值管理收益共享的另一面则是风险共担。范杰提出,净值管理无疑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能准确计量资产在不同时间点的价值,这一点对部分非标准类资产比较困难。
面对理财实际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如何去看待这类理财产品的风险?范杰提醒到,理财产品的风险通常来自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三个方面,“市场风险体现在投资标的类别上,一般而言,权益类标的市场风险大于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低信用级别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大于高信用级别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和银行的管理能力直接相关,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的过往业绩、资产管理规模、业务的规范性等方面推断银行的管理能力,从而判断该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