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资金撤出亚洲市场的步伐似乎一直未停止。日前,有多项数据显示,各类基金仍在撤出亚洲新兴市场。亚洲新兴国家货币跌幅扩大,印度卢比跌至纪录低点,印尼卢比亦刷新四年低位,马来西亚林吉特(马币)兑美元跌至三年多来低点,泰铢兑美元同样触及13个月低点。
有学者指出,资金流出亚洲市场有两大背景:一是欧美经济复苏,外界判断欧美经济“底部已现”,再加上美联储意欲退出QE,届时也将有大量资金回流美国;二是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开始回落,受美联储退出QE的影响,经济还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笔者认为,随着资金撤出,资产价格会回落,流动性和增长率也会相应下降。如果基金和大机构的撤离引发了一些跨国实体经济从亚洲的撤离,那将对基本面也形成很大的打击。那些财政赤字较高、经济成长缓慢且外资持有公债比例较大的经济体,将会面临危机,比如泰国和马来西亚。
市场更关心的是,在资金大举撤离亚洲市场之时,中国是否能独善其身呢?对此笔者持谨慎乐观态度。理由有四:首先,在资金撤离亚洲的同时,中国在内的北亚地区仍是投资者的钟情地。其次,中国对境外资金管制严格,外资的流出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也是上次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未受较大影响的一个原因。
第三,亚洲部分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再加上欧美发达国家“去全球化”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但适当增加内需能够弥补这一损失。据报道,政府不排斥提供“非官方经济刺激”来帮助上海等重点城市提振增长的可能性。农行已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将向后者提供2500亿元信贷,这相当于上海去年GDP的12.5%。其他银行可能也会很快采取贷款计划,对地方提供支持。
第四,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之时,中国4万亿元投资计划对扩大内需和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业界对这些措施的后果尚有争议:只是延缓危机还是可以乘机实现经济转型?这要取决于政府的下一步措施。
微观点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预计随着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IT基建的加快及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措施全面显效,未来几个月经济将在目前企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前七个月超万亿的财政盈余(较去年同期略高)以及年初1.2万亿的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决定了未来几个月继续扩大财政支出以稳增长仍有空间。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金融市场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有些事情是潘多拉的盒子,是不能打开的。美国打开了混业经营的潘多拉的盒子,弄了一个金融危机出来,现在想把魔鬼收回去,恐怕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