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虽然基金公司子公司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进行全方位深度调查之后发现,超速发展的背后,远非想象中的美。在新业务模式成熟之前,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通道业务上。而对于这种没有多少利润的牌照业务,业内人士表示,以后还是需重点发展对项目的判断能力及投资能力上。
股东提供600亿支持 民生加银资管发展迅猛
民生银行持股63.33%的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全资子公司——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加银资管)可算是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中做得最有声有色的一家。
就规模而言,该公司是子公司业务中的佼佼者。按照目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数据,目前民生加银资管资产的规模可能已远远超过了500亿元。
如果按某媒体估算的基金公司子公司总规模3000亿元算,民生加银资管这一规模已占到所有基金公司子公司规模的五分之一。
如此迅猛发展,是和民生银行强有力地支持分不开的。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得到的消息称,目前民生银行或已给予民生加银资管600亿元的项目支持,来帮助其迅速发展。而民生加银资管内部人士称,暂时没说具体数目,但是可能不止这个数目。
支持数额或不止600亿
“依靠民生银行,民生银行也有意支持民生加银资管子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某知情人士表示,“据了解,目前民生加银资管有从民生银行获得600亿元的项目支持。”
记者也从民生加银资管处得到了证实,其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支持是有的,民生银行把一些原来给信托做的业务收回来,给民生加银资管去运作,而子公司的二股东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未来也会把自己的业务拿来给民生加银资管做。
作为银行的子公司,银行系基金具有天然的优势。而民生银行对民生加银资管的支持力度也是行业中最大的。这也使民生加银资管成为银行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
事实上,目前规模增长最快的大多数是银行系基金。比如招商基金,工银瑞信等,工银瑞信算是其中审批最早银行系基金,自2005年成立以来,目前的规模也就是100亿元。相比之下,2008年成立的民生加银资管发展可谓迅猛,“到8月中旬暂时还没有具体数据,和7月末相比,公司规模上没有特别大的增长,而7月末这一数据为500亿元。”民生加银资管子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当前成立的40多家基金公司子公司中,开展业务的也仅有10多家,银行系的并不少,但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民生加银资管子公司可遗传民生银行的基因,在战略上也更加灵活一些。
目前主要与银行合作
“民生加银资管被当成是民生银行的一个部门,背后还有亚洲金融联盟的支持。这些支持都让民生加银资管能够很快地在子公司业务方面迅速发展起来。”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称。
事实上,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子公司业务能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强大的股东方的支持,“所谓树大好乘凉。”而民生加银资管在这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悉,伴随着合作伙伴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引进,民生加银资管的注册资本金已从原来的5000万元提升到了1.25亿元,这个数据在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上,算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大多数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只有2000万元左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民生加银资管子公司已推出了75款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新项目涉及能源、旅游、金融、房地产等众多行业,而这些产品中大部分都是通道业务。
“现在主要还是和银行合作,毕竟银行的资产质量更高一些,我们主要做它们的项目,通过他们代销,规模上升得很快”,民生加银资管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与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合作刚刚开展,正处于磨合期。
也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民生加银资管也是基金公司子公司中目标明确,特点突出的公司,因为它未来发展的路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民生加银资管子公司的人数已达到60~70人,除了银行人员的空降,信托公司人士也频繁加盟。
不过,民生加银资管总经理蒋志翔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股东方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有很多的小微客户,单子目前都比较小,100万元、200万元的规模,最多也就300万元左右,但是公司未来会把这个客户群体作为以后发展的重点。“未来,公司正准备成立一系列股债结合的产品,称联盟一号、联盟二号。”
不到半年已盈利 基金子公司赚钱效应初显
基金公司子公司的业务的确是如火如荼,这也造成通道业务的收费出现大幅下滑。而并不透明的子公司业务措施,却成了一种激励机制。“各家基金公司目前都在积极参与子公司业务,而各家基金公司又各有各的玩法,大家都再试,都在探索,看哪种玩法是最好的。”华南某基金公司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通道费率战愈演愈烈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大多数子公司都是在做通道业务,而这项业务到底能为基金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呢?从博时基金提供的数据显示,开展了三个月时间该业务的博时基金,接到的单子大概近20单,而资产规模迅速涨到50亿元,合同收入达2000万元。按照这样的数据算下来,博时资本的通道费用率平均为4‰。
事实上,目前基金公司子公司的通道业务收费也都不一样,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虽然同是做通道业务,但是产品不同,收取的费用也不同,有些项目的费用可能能达到1%,有的项目却只能拿到1‰,甚至1酃的费用。”
显然,这个与此前信托通道的收费相比,的确是低了很多,在资管行业还没有通道业务之前,这个费率水平大概是维持在5‰,而资管行业进入后,这个费率就下降到了5酃。“基金公司大力向通道业务挺进,也让这个费率价格战打得更加激烈。现在银行的人一听千分之几的费率,扭头就走。就是给万几的费率,也还要货比三家。”某信托人士表示。
子公司运作透明度低
“我们公司今年给的利润指标目前已经完成了,董事会要求我们打平,不能出现亏损,我们是首先达标的。”北京某3月份成立的基金子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表示。
这意味着成立不足半年,该子公司已开始盈利。
根据证监会6月底的数据,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总规模大概为1500亿元,占整个非公募业务的16%。目前,这个整体规模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数目,或达2000亿元甚至更多。然而,相比较券商资管3.5万亿元的规模,份额还显得非常小。
不管是信托,还是基金公司,其实都很明白,做通道业务是不赚钱的。北京某市场总监对记者表示:“做通道业务,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没有什么更多的优势,就是盘子大一些,看起来很光鲜,但实际在收入上没有什么盈利。”
不过,就算这样的生存情况,还是有公司盈利。沪上某基金公司子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公司刚开始就很注重风险的控制,所以在通道业务方面做得不多,我们主要是做房地产信托。虽然目前还没有赚钱的具体数据,但是肯定都是赚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地参与。”
“子公司不像公募那样需要高度透明,利润怎么分,是子公司的内部章程规定的;产品怎么做,业绩如何提成,这些自由度都是很大的,这些措施也是一种激励”,某基金公司人士称。
除了那几家实施股权激励的子公司,比如易方达,其他基金子公司现在基本上都是按照信托行业的方式进行激励——“团队化+提成化”的管理模式。
通道业务只能当跳板 基金公司寻求新玩法
子公司业务究竟应该怎么做?这是目前每个基金公司老总都在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没放开的时候,喊着让放开;放开了,又不知道该如何往前迈步。”华南某基金公司副总表示,“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通道业务上,沦为了银行的‘打工仔’,而这会背负很大的风险。”
事实上,基金公司目前也都在探索着各自的路子。监管层的意思是,基金公司不能把精力放在这种没有技术含量,还有着巨大风险的通道业务上,应该发展一些和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相关的核心业务。“拥有这个牌照,说明可以做更多的事,就要努力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上述副总表示。
通道业务风险被提上日程
“子公司现在可做的业务很多,如果风险不暴露就没问题,一旦暴露,产品资金链断裂,风险就来了”,某基金子公司人士担忧道。
已经开展了三个月业务的博时基金子公司,日前宣布暂停旗下业务,原因是扩张速度太快,公司怕出现风险,业务暂缓以进行风控运营方面的一系列调整。
实际上,目前成立的将近40家基金子公司中,仅有十几家开展业务。主要涉及证监会允许的业务,如传统的股票、债券投资,股指期货、商品期货投资,投资于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但其中很多都是从通道业务下手,银行系基金尤为明显。
“现在就是说加强风险控制,慢慢探索,看看业务模式怎么做”,南方某基金公司子公司相关人士称,因为基金子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实体资产投资,受宏观经济和行业波动影响,存在个别项目违约兑付风险。而且目前通道业务很大程度是在吃“政策饭”,一旦政策收紧,可能就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事实上,仍有部分基金公司是谨慎小心的,从一开始就关注风险问题。
南方某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现在是尽量不做这种通道业务,很多时候做完了以后,风控很难把控,因为变成通道以后,实际的管理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要是风险产品做得不好,导致未来要清盘,对其品牌会有影响。”
“开始就很谨慎,注意风险控制。要是子公司亏损几个亿,母公司是没法承担的,不能把母公司带下水。”上述市场部人士称。
甚至还有某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的子公司业务只有十几个亿的规模,这其中通道业务占的比重不大。“现在也经常会看到业务部门和风控部门为了业务的开展而吵架,业务部门嫌风控部门管得太严。”
“我们做得比较保守,会做一些可能跟以前专户业务比较类似的业务,一对多或者一对一之类。我们是把专户的一对一业务并到了子公司,留下一对多在公募,子公司限制少,在操作上更加灵活”,上述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子公司也需核心竞争力
“做通道能成规模,但做个几十亿、几百亿的通道又有什么意义?”上海某基金子公司总经理称,“证监会给了基金公司这个牌照,不是为了让基金子公司做通道的。”
如这位总经理所言,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规模像吹气球一样的膨胀起来。据 《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大多数的基金公司做规模靠的不是别的,正是这张牌照带来的通道便利。
而实际上,通道也有单纯的通道业务和比较复杂的通道业务,在通道费的提取上,也都是不一样的。
某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较为复杂的通道业务这块,现在竞争比较激烈,他们把后台业务外包给我们做,比如运营、清算、风控,我们甚至还可以帮他做银行的合作,无论是零售银行部门还是托管银行部门、私人银行部门。具体的费用要看业务的复杂程度。”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是一年期或者两年期的合同,其中又有定期开放申购赎回,这个资金的参与和退出就比较麻烦,而且这个过程是需要成本去维护和控制,如果列后资金说我们有钱便要分红,也是会增加运营难度,会收取较多的通道费用。”
目前的基金子公司做的基本上都是类信托业务,而通道业务是其中一种。如果只是借个牌照,费用比较少,现在很多基金公司不愿再做通道。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大中型基金公司来讲,对通道业务早已不像之前那般热衷。
某大中型银行系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道业务没什么赚头,它就是牌照,没有核心竞争力,“以后还得重点发展对项目的判断能力及投资能力”。
他同时表示,相对基金原来的产品,子公司产品的风险保障条款、如何融资、投向、过程中是如何衔接,每个产品都是不同的,“收益都是双方来谈,比公募高多了,收益分层,完全看你的业绩,你不赚钱可以收很低的管理费,或者不收管理费,赚钱了可以收比较高的业绩提成,非常灵活。”
子公司因为监管的宽松,在操作上灵活性很大。“信托能干的,基本上子公司都能干”,而信托产品因其灵活性号称“金融百宝箱”,上述负责人称,“所以说,现在的信托产品,基本上子公司都能做,创新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信托做的项目融资以短平快为主,但基金子公司在类信托业务做得比信托还要迅速,也正是如此,一些房地产融资项目在迅速往子公司转移。
与信托公司相比,基金子公司受政策的监管更少,只需两证即可,而且不需要走信托的报批程序。“相对来讲,子公司项目进入门槛低,而且,启动特别快,比较着急的企业,更愿意与子公司合作”,基金公司相关人士称。
信托模式能复制?
基金子公司自出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已经生存了很长时间了,“怎么去竞争呢,肯定开始是以门槛较低、利润也较低的业务为主”,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事实上,一些基金公司也迫不及待地想复制信托的模式,希望能把子公司尽快完善到和信托公司一样,似乎做到跟信托一样了,就感觉轻松了。果真如此吗?
子公司规模仍然很小
当前,基金子公司开展的绝大多数还是通道业务,而业务开展比较热闹的基金公司都是有股东背景的,如有银行系和信托系背景的基金公司子公司。
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在项目来源和产品销售上占有优势,而信托系基金子公司则更容易从信托公司招到核心信托人才,也更容易学到相关经验,不少产品也容易和信托公司合作完成。
“其实,现在的信托行业早已不像前两年那么诱人,信托公司人才流失很严重,而基金子公司因监管宽松,很多项目进入门槛低,做起来限制小,吸引不少信托业人才”,北京某子公司总经理称。
不过,欲被基金子公司复制的信托,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经验和规模都令基金子公司短期内难以望其项背。
虽然有人才频频往基金公司子公司流,然而信托行业整体人才储备和架构仍还是有沉淀的。而相关业务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却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此前,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就曾表示,对基金公司子公司的业务不是很看好,认为基金公司没有很好的储备,而且又处在新领域,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虽然规模上发展快,但总体还是有限。现在已经开展业务的基金公司子公司,规模几十亿的比较多,规模能达到100亿元以上的都算是很靠前的。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基金公司子公司的规模达到1500亿元,然而在整个非公募业务中的比重连20%都不到。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券商资管规模超过3.5万亿元。
可见,这样的资金量,仅仅只能算非公募中的冰山一角,更何谈跟公募相比,跟券商资管相比,跟信托相抗衡呢?要复制信托,恐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借机会提升业务水平
想要在一片红海之中,切得一块儿“蛋糕”并非易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有不少没有股东支持的基金公司子公司,甚至连通道业务都做的很难,在推进的过程中步履蹒跚,“没有股东资源的支持,单做很局限”,有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公募对小公司来说,发展难度大,旗下子公司成立以后,想弯道超车搞另类投资来发展,其实也并不容易。
上海一家券商系基金子公司在3月份便已成立,但至今鲜有大单业务出现,偶有几十万的小单子,该公司也接受,“能帮我们学习很多新业务,提升业务水平,加强运作风控等方面的能力,只要能赚钱就是好事儿。”该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这种想法在不少没什么股东背景的基金子公司中成了共识,单子虽然小,只当是给这些基金子公司人员熟悉业务。
而南方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对于基金公司开展子公司业务有诸多疑虑。“我们的子公司推行很慢,老外股东想不明白,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都有不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做二级市场的基金公司可以做投行业务,基金公司原有的游戏规则和做投行是不一样的,项目和模式这些都不一样”,该公司人士表示,这相当于要重新整理团队,包括风控,人才的储备,必须要有很多可行性法案的论证,才会推进,决策的流程需非常谨慎。
一位信托公司的小组负责人也认为,基金公司本身是做股票的,现在开始做其他项目了,这个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当前做的比较超前的,如民生加银子公司、嘉实资本已经储备不少项目,这些都应该是定位比较清晰的公司,整个集团和体系比较成熟,基金公司抓住政策间隙的空当来快速发展”,有信托人士称,不过,目前这都是一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