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下“反暴利”大棋监管力度还可再大

2013年08月08日 07:54   来源:广州日报   

  奶粉反价格垄断、GSK反商业贿赂、强生医疗垄断判赔、恒天然污染调查……医药圈、奶粉界一个赛一个热闹,让高温炙烤下的外企们如坐针毡。一位专家笑言:“这是在狂刷‘存在感’吗?我国监管部门在食品药品领域从没这么强势过。”

  发改委、公安部、商务部各路“大神”轮番登场,阳春白雪高端傲娇的外企们一一显了原形:贿赂形式花样百出、垄断手段让人惊呆。别天真了!“黑心肠”的企业不是咱国内专利,中外企业都一样,但凡发现钱好挣、能违规,谁老实谁傻!而且总监、经理、销售代表们招的都是本土人才,业界流动性又颇大,到最后师傅徒弟们使出的招数都一样,难怪业内人士感叹:“操纵价格和行贿手段真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业界认为,以后企业应该知道要“察言观色”,不敢“坐地涨价”了。其他行业都没成本压力?谁敢年年这么大幅度涨价?药价更别说了,营销费用畸高还永远将成本推到研发头上。在这点上,奶企和药企竟不谋而合了:通过价格操纵或商业贿赂,让消费者感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出高价还没得选,上哪说理去?

  消费者对姗姗来迟的“包青天”们感情复杂,但来了总比没来好,而且整顿不该是龙卷风,吹一阵就走,监管就得360度无死角且常态化。

  无论是反垄断还是反贿赂,无论是不是针对外企开刀,归根结底,这应该是在下一盘“反暴利”的大棋,这多好!监管部门身体力行地在走群众路线,夹道欢迎!希望以后反垄断、反贿赂的力度还可再加大,内容也可再扩充。在国外,多少企业被罚得倾家荡产,再也不敢起妖风。如果在中国罚款成本“合算”,保不齐下次涨价完交了罚款还有赚。

  国内企业也别高兴得太早,尤其是出问题出得不比外企少的,好好琢磨怎么在越来越严的监管下谋生存、求发展吧,挣来路不明的“快钱”,迟早要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